为语文教学回归本源“埋下种子”
昨天,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完成了首日语文科目以及物理、化学科目的测试。今年,全市共设立19个考区,146个考点,3320个考场。全市共有7.4万考生走入考场,另有约0.7万名在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招生入学考试。据悉,今年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和高中阶段录取率与2016年持平。
首日语文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权威发布作文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对此,沪上各高中语文教师纷纷点赞。他们认为,今年中考作文题目延续了一直以来的风格——审题难度低,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此题既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还能展现情感体验,是“情理兼备”的好题目。这种作文命题的倾向,也有助于初高中写作教学和学生思维培养的衔接。而对于今年的语文卷,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一致的评价是,可将老师从应试猜题中“解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源。
有物可写,折射学生“积累”
在上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樊新强看来,今年作文题最大的亮点便是“有物可写”。“埋下一颗种子”,虽然有一点比喻的意味,但仍是生活中常见的喻体,学生并不陌生。每个初中生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经验,便于挖掘自身或周边生活的写作素材。
“中考作文题好!”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纪铨表示,考生可写培养兴趣爱好、良好习惯和传统美德等,也可写理想和志向;可以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也可从一件“偶发事件”写起,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与“播种”“成长”和憧憬“收获”有关。
复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王希明也表示,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累”,这种积累包含知识积累、思想积累和情感积累。情感积累向来是中考考察的重点,情感题目与学生个人经历结合,是孩子成长的体现。以往的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中,情感类并不少见,如2012年作文题目“心里美滋滋的”(愉悦感)、2014年作文题目“这里也有乐趣”(趣味感)等。
而思想的积累在作文中通过观点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深度和逻辑性依赖思维的品质。就最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来看,有哲理化的倾向。比如,2015年上海中考作文提及的“努力尝试”就是一种人生态度,2016年上海中考作文提及的“没想到”和今年高考的作文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彰显哲理。
情理兼备,有助于初高中衔接
今年的作文题目在大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宋士广看来,暗含着“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埋下种子”意味着期盼将来的萌芽、成长、开花、结果。这个题目其实也在有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未来。初中生进行这种思考非常有必要。“当然,我也希望这种思考不只是体现在一篇作文中,而是贯穿在他们的整个高中生活,甚至是青年时期。”他说。
题目具有思维张力,考验学生的哲学思想积累,是近年来中考作文显现出的内涵。樊新强提到,今年的作文题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需要学生能“明辨”而“慎思”。他说,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思维品质。从初高中衔接角度而言,这个作文题折射出的初中语文教学导向,有利于孩子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些都会为高中语文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王纪铨也强调,初中和高中作文教学应当“牵手”,注重“衔接”,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身。
但是,也有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中考作文应引导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多为感性体验留一些空间。今年的作文题“一颗种子”的特点就是能够长成美丽的花、参天的树。这个题目连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既呈现了生活的经验,又蕴含着对于成长这一人生哲理的体悟,可以说是情理兼备的好题目。
语文试题“守规矩”,且贴近生活
除了作文之外,语文试卷中其他试题也不乏亮点。相关专家表示,试卷突出了语文的“活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始终关注基于“文本解读”基础上的教、学、考之间的融合,让教师从猜题、押题、刷题中“解放”出来,将目光转向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仍分为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作文四个基本板块。复旦附中高级教师徐传胜用“守规则”来形容本次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特点。他认为,试卷题型稳定,没有偏题、怪题、冷题,给人一种亲和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解读说,文言文课外选文没有选择叙述性的故事,而是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人世哲理。这样的选文能使学生更好地从古代典籍中吸取人生养料。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陈雄认为,试卷的命制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突出了“文以载道,以德教化”的思想。比如《十七岁那年的单车》在“青春期的逆反、代沟、冲突”后回归温暖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的传统观念。
“贴近生活,比较灵活。”昨天,走出考场的不少考生这样评价语文试题。专家列举说,如现代文阅读板块《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这篇说明文贴近现代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事物。陈雄说:“教考一致,考点与知识点匹配,学生能够进行生活还原、经验还原,与初中的教学实际是一致的。”
综合运用板块中,关于博物馆的选文富有都市气息。试题要求学生为博物馆选择宣传语、为倡议书补充内容,强调学以致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