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加息看“向中国的工业战略学习”
核心观点
美联储加息固然凸显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增强,但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有限。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较高的潜在投资回报率将会吸引海外资本流入。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且潜能孕育释放、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逆转,资本外流压力趋缓,外汇储备止跌回稳,《中国制造2025》引导下的工业现代化日益成为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稳定器
殷德生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上周,美联储再次加息,并公布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的细节。加息和“缩表”都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加息将直接推升短期利率水平,“缩表”则会直接推高长期利率。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各种“黑天鹅”事件不断上演,逆全球化思潮兴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经济出现积极复苏信号使其进入了典型性加息周期。美联储几乎每个加息周期都对全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新兴市场产生冲击。通常的理论预测是,美元加息将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美元资本从海外回流本土,美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股市、债券等资产价格面临重估。由于美联储的再度加息造成美元持续走强,这将倒逼人民币持续贬值或形成贬值预期,热钱流出导致国内流动性收缩,冲击国内资产价格,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
然而,美联储加息固然凸显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增强,但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有限。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较高的潜在投资回报率将会吸引海外资本流入。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且潜能孕育释放、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逆转,资本外流压力趋缓,外汇储备止跌回稳,《中国制造2025》引导下的工业现代化日益成为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稳定器。先进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越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不确定性状态之中,越是要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
制造业升级形成经济新动能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部主任理查德·祖尔、经济事务官丹尼尔·普恩日前联合发表了文章《向中国的工业战略学习》。该文称赞中国正在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业和绿色技术,这不仅正在引导中国的制造业现代化进程,从而避免“过早去工业化”,而且将为新兴经济体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提供范例,为其他国家的创新实践和政策评估提供宝贵的经验。
实施 《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不仅要实现中国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而且要将其打造成经济发展更新、更高层次的增长极,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两年来,通过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积极试验和大胆创新,工业强国的路线图已基本绘就,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快速提升。例如,确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并加速与互联网融合,以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口夯实核心基础产业实力。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体现就是工业升级。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7%,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个百分点。增长表现更好的是先进制造业,例如,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长了13.4%,装备制造业增长了12%。正如 《中国制造2025》 所强调的,“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创新驱动赋予制造业新内涵
制造业现代化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制造业现代化中处于核心位置。目前,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知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行业,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为引擎引领新产业。《中国制造2025》 提出了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制造业现代化要坚持提质增效的方向。制造强国必然是以质取胜,质量强国在诸如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自主品牌、质量技术、质量文化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质提效增,这主要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快速成长来实现的,工业产品以质量取胜的特征日益明显。产品增长面扩大,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新兴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速和新增利润均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制造业现代化追求结构优化。一方面,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工业化后期,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以及服务业专业化和外包化的趋势,制造业升级越来越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与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结构优化的重点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在中国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用率最高的是中低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的产值增加值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中国制造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是提升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包括产业间调整,即工业体系的结构和比例,使之搭配更加合理,而且包括产业链调整,即注重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积极引导资源配置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供应链等高附加值环节转移。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