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为何出山?探索中西教育的最佳结合之路

2017-06-27信息快讯网

 

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为何出山?探索中西教育的最佳结合之路-信息快讯网

  在沪上的知名高中里,复旦附中跟复旦大学气质很像,洒脱不羁,热爱培养“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谈起复旦附中这股独特的气质,在这所学校任教近30年、任校长近8年的谢应平深有感触。谢应平2001年开始担任复旦附中校长,他秉承“无为而治”,那个时候复旦附中教工不坐班,即便是图书馆馆长也有自主权,教职员工和学生百花齐放、个性尽显。 2004年他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

这位一直很低调、影响力却很大的老校长,出任上海康德实验双语学校的名誉总校长,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康德双语实验学校是黄浦区第一所国际化的双语学校,年近70岁的谢应平决定到康德学校发挥余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选择国际化教育是一种潮流

谢应平曾多次提到:选择国际化教育是一种潮流。他以办复旦附中国际部为例,回顾一下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上世纪70代,当时的国际教育的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外交官,这时候的国际教育是很稀缺的,像上外附中的口号就是“外交官的摇篮”,当时国际化教育主要是语言学习。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了,学生有机会出国去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这个时期从个人的交流已经发展到了项目的交流,当时复旦附中就与美国的三所中学有交流。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开始多国的国际交流,不仅仅局限在美国高中了,比如复旦附中也和英国剑桥预科、日本晓星、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等学校建立友好关系。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了,橄榄型社会中段的人群支付能力也上来了。大家发现,如果走国内升学路线的,趋势很明显,评选高中好坏的标准就是看每年进北清复交的学生人数,而且如果不是以上的名校或者985和211大学,好像在就业市场就没什么竞争力。一部分中等偏上的学生走出国门,选择到国外大学就读。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在哪里

谢应平讲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他到英国Concord去面试老师,有一个英国小伙子叫James Drinkell,来面试数学老师,他在中国和英国都教过数学,也参加过中英交换寄宿项目。谢应平有意识地连珠炮一样问了他一串问题:“PISA测试上海的学生世界第一,你怎么看?”“英国大臣到上海来取经数学教育,你怎么看?”“上海派数学老师到英国的学校交流数学教育,你怎么看?”“英国的老师到中国来交流,你怎么看?”“英国引进上海的数学教辅《每日一练》,你怎么看?”……

没想到,这个叫James的小伙子回答非常简短,却让谢应平非常认可。他回答说,中国的课堂强调题型的数量以及正确率,比如中国老师一堂数学课可以讲7、8道习题,英国老师一堂数学课可能只讲1、2道题型。英国的老师鼓励学生追问和思考,同样一道题,除了这个解法,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而中国的老师则强调正确率,倾向于把唯一的标准答案告诉你。

“这个老师的回答就给我了一个启示:因为我们学校大多还是大班化教学,一个班40人,还是后工业时代的流水线操作,要说成千上万的人考试,我们的水平肯定高,但是个性化教学,水平是英国高。”谢应平说, “所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家长看到孩子考97分,只会问那3分丢在哪里?而外国家长看到孩子考了70分,已经拿到大头了,会觉得很满意。”

谢应平认为,这位英国老师既尊重了中国的现实情况,也看到了英国的优势。这位英国老师也将成为上海康德双语的数学老师。

谢应平提到,以色列的教育一直走在前列,人家已经在追求“灵商“教育。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40%取决于情商,还有40%取决于灵商。灵商是什么?是洞察力,是一个人内在的驱动力,是直觉,是创造力,是对自己内在价值的追求。 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造力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谢应平告诉记者,比如复旦附中的学生,其实并不是死读书。如果早早把文理班都分好,就出不来“古诗词女孩”武亦姝。古诗词只是她的爱好,她是准备要去考理科的。“所以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叫做‘留白教育’。现在各种各样的课堂的说法很多,归根结底看你是否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思考。”

IB课程里的知识论也给他很大启示。在他看来,“知”和“识”还是有差异的,“知”只是一种认知,知道是怎么回事;“识”才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内化的东西。对知识究竟是纯粹记忆,还是从本质去理解,去为我所用,这是中西方教育观的一个区别。

以课程探索推动特色教育改革

作为康德的首任荣誉总校长,谢应平经常思索康德将以什么作为特色,在上海中心城区办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国际化学校?答案是:探索中西教育的最佳结合之路。

他认为,首先有几样东西必须坚守——

一是坚守中国文化。要理直气壮,堂堂正正地做中国人。

二是坚持数理化的优势。这个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必须保持与发扬。

三是坚定地走“育人为本”的道路,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学生。这是办学方向和学校目标的核心。

四是兼顾中国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和西方的“张扬个性图创新”。在知识技术不断变革的时代,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平台和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让他们能通过在校的学习,受益终生。

五是坚持课堂要“变大变活变新”,课程设置多样化,课程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方法网络化和数字化,学习场所开放化,教与学互动化,教学评价个性化。

谢应平介绍说,康德双语学校从创办之初就已经创下了好几个“第一”,黄浦区第一所提供国际化课程的民办双语学校,第一所位于钻石地段的双语学校等,最近又有一个“第一”,就是第一所设立了“教育与学术委员会”的民办学校。学校邀请到了在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共同对学校教育及学术的长期、稳定、优质发展进行指导。

谢应平说, 作为一所非营利性民办双语实验学校,康德将在依法办学的前提下,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高中阶段会适度引进国外名校的先进课程项目,也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据悉,康德初中的招生工作按照市教委所规定的时间节点已圆满结束。对于申请高中的学生,在7月3日还有最后一场考试。“我们还会继续寻找和我们康德理念所匹配的优秀学生。”谢应平说。

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走红 该校语文老师却担忧古诗文教育
复旦附中武亦姝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体会少年独有的青春
清华校长忠告:不想孩子恨你,这几种教育必须剔除
小学生写作文很苦恼?蓬莱二小、明珠小学两位校长传授独门秘籍
小升初之战——凌晨两点时,我们在人大附中见证着这些“疯狂”的家长
高中女孩穿这件衬衫惹怒校长 被停课还险遭逮捕
阅读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培养!美国"最佳校长"的忠告
班主任评家庭教育 过度呵护把伢教成玻璃心
教育部和各省(区、市)开通2017年高考举报电话
一汽-大众发布全新"中国新未来行动" 探索公益新模式
让非遗教育在学校生根开花
教育考试院邀专家对今年上海高考试卷进行点评
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专家对上海秋季高考英语试卷进行点评
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新鲜趣闻 立刻出发去探索新世界
复旦发布行动计划重塑本科教育体系
艺术专业教育的路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首届本科生毕业展观感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基层官兵使用)印发全军
把获得诺贝尔奖的诗歌装进薯片袋&把诗人请进便利店,我们都做到了
传播新业态倒逼新闻传播教育转型
比房价更现实 对孩子的财富教育早已拉开阶层
组图:最后一件疯狂事儿 女大学生毕业典礼上亲校长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不会向任何机构提供区域和中学的排名数据
韩正参加纪念建党96周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让孩子受点气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
探索中西教育的最佳结合之路
复旦大学今年开设三大国际暑期项目
关于教育的9件“小事”你做对了吗?
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华政校长解码“206”辅助办案系统
为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上海中学、交大附中开通“自主招生”报名通道,招生细节待公布
不看后悔,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吹响招生号角!交大附中、曹杨二中正在向你招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