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路“专科医联体”解好三道题

2017-07-21信息快讯网

■儿科、妇产科、血液科、中医、肿瘤、康复等一批重点学科召集起的学科医联体,正在形成群落现象。上海还将统一规划,以一所或多所三级医院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若干特色专科医联体,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专科医联体与“1+1+1”签约服务的关系将越来越亲密:以区县为主导、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家庭医生制度为纽带、以管理协作为抓手,以技术、人员、流程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构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密的分工协作机制,助力分级诊疗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宋琼芳

医联体建设热火朝天。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年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上海16个区已组建区域医联体40多个,被誉为“医联体诞生地”的上海,正在孕育新突破。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上海正率先探索专科医联体建设,即以一批上海拥有的医学重点专科领衔,打造“儿科医联体”“妇产科医联体”“肿瘤医联体”等学科医联体群落。

以专科为圆心,集结起不同医院,这是一条新路,上海探路“专科医联体”,从求解“三道题”出发。

一道“填空题”,学科牵头补资源空白

“孩子发烧,我都带他到这里看病,看到‘复旦儿科’标志,我放心。”家住青浦的王女士说。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成为复旦儿科医联体成员。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像王女士那样,感受到儿联体的实惠与安心。

复旦儿科医联体始于2014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作为国内首个儿科医联体,复旦儿联体显示出“模板效应”———在它的基础上,上海依托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新华医院、瑞金医院等,构建起“东、南、西、北、中”覆盖全市的五大儿科医联体,为不同区域的患儿提供同质化的服务。

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很多,有13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诸如瑞金医院血液科、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中山医院心内科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学科;但另一方面,上海也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如何做好这道“填空题”?“大专科”医院牵头来填补短板,解决患者的就医难题,在上海,以此为目标的专科医联体不断增多。

针对“二孩”放开,2015年复旦大学成立上海首个“妇产科医联体”———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全市12家医院,形成妇产科诊疗网络。

针对肿瘤人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宝山、闵行、金山等合作,构建“肿瘤防治专科医联体”,培训区域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生,开展肿瘤筛查、随访、康复等工作,缓解远郊肿瘤患者“看病难”。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儿科、妇产科、血液科、中医、肿瘤、康复等一批重点学科召集起的学科医联体,正在形成群落现象。上海还将统一规划,以一所或多所三级医院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若干特色专科医联体,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一道“多选题”,专科渗透谋求多赢

医联体推进,深层次难题在于医联体内各家医院的人、财、物归口不同,协调、统一有难度。如何让大家紧密融合,分工协作?“专科对专科”,有的放矢地渗透,根据需求谋求多种形式的发展,被认为是医联体的“落脚点”。

上海早在2011年建立的“瑞金—卢湾”医联体,就是如此。在瑞金医院支持下,医联体内两家二级医院以专科为抓手,实现不同的转型发展。其中,瑞金卢湾分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方向,从瑞金医院引进近30位主任医师,立足一些重点学科,让分院的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另一家东南医院则以“大康复、小综合”为方向,承接瑞金医院及卢湾分院手术后、神经内科、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逐步成为全区康复三级服务网络的核心———既与瑞金医院打通康复学科,又辐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护理床位和社区家庭康复病床。

与“瑞金—卢湾”同期建立的“新华—崇明”医联体,则实现另一种双赢模式。新华医院以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肾内科、肿瘤科等五大学科为先锋,由科主任对两边共同管理,通过专科对接,逐步实现海岛居民“大病不出岛”的目标。另一方面,海岛的人口流动性较低,居民的年龄层次、结构布局等都适合开展人群研究。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秦利带领团队完成对崇明地区1万多人的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截至2016年底,新华医院有12个学科专业在崇明开展19个流行病学调查项目。

“除了公益性,我们总在思考三级医院有什么动力持久参与医联体建设?实践中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三级医院在付出的同时,也有很大收获:比如更为集中的病例,为学科研究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一名三甲医院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医联体需要长久发展,就必须谋求“多赢”,而学科间的频繁牵手,则完全可以帮助不同医疗机构找到彼此间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最大公约数”。

一道“应用题”,试解分级诊疗考题

如今,打造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已成为上海不少区的重点目标之一。

在徐汇区,多个专科医联体齐头并进:徐汇—龙华医院医联体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特点,徐汇—儿科医院医联体致力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徐汇还在推进与区域内其他三级专科医院合作,筹建三至四个学科项目型医联体。以此为基础,建立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家庭医生“专科—专病—技术”的发展模式,完善临床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等,逐步建立区域分级诊疗体系。

从“连横”到“合纵”,上海对待专科医联体,更像是对待一道“应用题”,开发它的更多可能性。上海市卫计委表示,专科医联体与“1+1+1”签约服务的关系将越来越亲密:以区县为主导、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家庭医生制度为纽带、以管理协作为抓手,以技术、人员、流程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构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密的分工协作机制,助力分级诊疗。

医联体走向纵深,真正打破医院的围墙,让不同类型、级别的医院走到一起,让上级医院愿意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下级医院,而不用担心从此“少了病人”,取而代之构建一套全新、有序、科学的梯度就医体系,说到底需要补偿机制、考评体系等机制与政策配套。

市卫计委称,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落实财政投入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