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可持续:医联体升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全国
今年9月,瑞金医院血液专科医联体举行首次跨省疑难病例讨论。上图为王振义院士(右)在上海参与讨论,下图为讨论画面被实时传送到医联体成员单位——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袁宸桢摄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在河北雄安新区、在西藏日喀则、在新疆喀什……血液病患者能接受与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一样的诊疗方案了。记者昨从瑞金医院独家获悉,瑞金医院将与全国28家医院签约,全国首个血液专科医联体将于本月正式启动。
瑞金医院血液科全球知名,这里诞生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已成功拯救数以万计患者,这里的床位也因此常年饱和。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与广大老百姓的救命需求对接起来?医疗联合体无疑是实现医疗资源再分配的创举,是实现医疗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更利于保障分级诊疗的可持续性。但如何让不同隶属关系的医院走到一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这一道道难题,考验牵头医院的勇气、担当与智慧。
一张床就是一条命,破题“住院难”
一张床,就是一条命。这道理最初是病人告诉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军民的。由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初发治疗难度大、整体治疗次数多、随访治疗周期长,每接触一个病人,意味着至少三年内要给足医疗资源。也因此,多年前的瑞金医院血液科就“一床难求”了。
有一天,一个老病人来找李军民,主动要求去北站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瑞金医院血液科在那里设有联合病房。“我愿意‘下去’(去下级医院),因为我知道这张床是救命的,初诊时我很渴望这张床,新病人一定跟我同样心情”,李军民忘不了这番话,这是一个有良心的病人。
能否让常见多发的血液疾病患者“就近”就医?能否让疑难复杂血液病患者在瑞金医院获得诊治后,回到家附近的医院继续治疗?“前提是,大家能获得与瑞金血液科同质的诊疗,这是对病人的最大保障,也是分级诊疗能推进的基础。”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说,优质医疗资源要在满足上海本地百姓就医需求的同时向外辐射,医联体或能破题。
在瑞金医院牵头的全国首个血液专科医联体地图上:河北、新疆、西藏、海南、山西、辽宁、江西、云南……28家兄弟医院遍布全国。“一家医院如同一颗种子,它们往下再带起三五个县,那就是上百家医院,服务全中国。”李军民说。
“瑞金规范”,与兄弟医院同频共振
先行,但不盲目出发。给兄弟医院输送“血液”,瑞金医院先在上海“试水”。
去年3月,瑞金医院在上海成立首个专科医联体“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它联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中医医院、北站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的血液科,对每家成员单位创新开展“亚专业+医联体”分工,患者在瑞金医院进行诊断和首次治疗后,至相应成员单位接受后续治疗。
经过一年多运行,目前超过50%患者不用在瑞金医院血液科住院了,分流显著。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床位使用率增加10%至30%,大家的治疗方案从“五花八门”变为“瑞金规范”,临床试验从“各自为政”变为“标准入组”。
“瑞金规范”更点燃了一种探寻未知的学术热情。该医联体成立后,区级中心医院科研课题申报数明显上升,一年不到,区中心医院血液科由“零”课题到去年获得区级课题六项,还有两家医院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
医联体绝不是大医院“跑马圈地”。将经济利益保留在各单位,对共享的科研成果,则以各单位贡献大小作为成果分享的标准……建立各方受益的激励机制,同频共振,这是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建立伊始就确立的实践理念。
科技助力,让好医疗穿山越水
正是基于上海血液专科医联体的成功,探到了分级诊疗能推进的可行模式、让不同医院能走到一切的“对话机制”等,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瑞金医院把目光投向了上海之外。
这一年,外地医院频频抛来“绣球”,希望加入专科医联体。它们中有“一带一路”沿线医院、有上海对口援建地区的医院,也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医院。
今年9月,瑞金医院血液专科医联体首次跨省疑难病例讨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在上海参与讨论,被实时传送到医联体成员单位———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病房部署、远程辅助查房等,已使“瑞金血液诊疗方案”穿山越水,抵达缺医少药地区的老百姓。
“如何做好跨省医联体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这需要更好地利用远程医疗和教育等新技术,使医联体成员单位按照瑞金诊疗规范来运作,真正达到同质化医疗,使血液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经瑞金医院初诊后,回到当地还能按瑞金的统一规范开展治疗。”瞿介明说,如果能带动起整个国家血液疾病诊治水平的提升,这样的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探路之意义将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