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军魂 军旅文学塑造多维度英雄群像

2017-08-01信息快讯网

 

热血铸军魂 军旅文学塑造多维度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热血铸军魂 军旅文学塑造多维度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热血铸军魂 军旅文学塑造多维度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近期,一批军人军队军事题材的小说、纪实作品、文艺评论著作集中亮相,引发关注,如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解放战争系列”、花城出版社推出的作家海飞长篇小说《惊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等。(均出版方供图)

■本报记者 许旸

这个夏天,中国作家协会举办了“纪念建军90周年”主题系列研讨会,分别聚焦了作家海飞长篇小说《惊蛰》、评论家朱向前主编的 《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近期,集结新生代军旅创作力量的“向前———新锐军旅小说家丛书”、诉说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热血故事的“解放战争系列”、作家范稳最新力作 《重庆之眼》、作家王昆的长篇《我的特战往事》 等一批新书集中亮相,再度引发了评论界对军旅题材的关注。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征程,呼唤高质量的军旅文学作品。那么,和平年代的英雄主义应如何表达? 军队图景与新军人形象怎样塑造?

有评论家谈到,新世纪以来,战争叙事在坚守主流表达和文学传统的同时,也呈现出多元面貌,其中的显著现象是,军旅题材从宏大叙事转向对复杂人性和个体命运的观照,兼具小说美学与家国情怀;一批新生代文学力量从部队基层经验的现实表达出发,将目光投向军旅一线平凡岗位上的耕耘奉献者,拓宽了对不同维度英雄人物的书写。

英雄主义、家国情怀是战争叙事的醒目底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90年巍巍征程,造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演绎了枪林弹雨的战争剧目,书写了同仇敌忾的英雄史诗。眼下,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军队现代化进程强势突进,为军旅文学的审美表达提供了题材富矿和广阔图景。

但无论聚焦何种层面,英雄主义、家国情怀都是军事叙述的醒目底色与精神内核。比如,作家海飞的长篇 《惊蛰》,是去年热播国产剧 《麻雀》 同名小说的姊妹篇。小说搭起瞬息多变的谍战故事架构,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编织跌宕情节,激活了主人公“陈山”们的热血壮志,致敬烽火年代的无名英雄。小说中,共产党员接头暗号设定为“四万万同胞会记得”;主旨句“我不愿失去每一寸泥土,哪怕是泥土之上的每一粒灰尘”多次出现,透溢出那个年代青年战士对理想和生命的满腔热忱。

如果说以 《惊蛰》 为代表的谍战类型小说,将军队隐蔽战线与极端环境下的人性交织于作品中,那么作家范稳从《吾血吾土》 到 《重庆之眼》,则融合了史料梳理和战后思考。“自觉投入到抗战史的书写中,这体现了作家艺术上的雄心志向,对国家民族历史的责任感。”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如何在战斗中守护信仰,尤其是凸显战后修复、民族心志生长的主题探索,在以往文学作品中较少涉及,尤为可贵。

爱国主旋律,一旦有了恰如其分的小说美学表达,往往能在读者内心焕发出强劲的家国情怀共振,赢得社会的认可。此前,作家麦家 《风声》 《暗算》等小说,折射出理想主义光芒,也提供了张力十足的阅读体验;作家都梁长篇《亮剑》 曾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成功塑造了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等典型形象,影响深远。

新生代崭露头角,开拓和平年代书写资源

最近,11册“向前———新锐军旅小说家丛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推出,集结了卢一萍、王凯、王棵、王甜、魏远峰、西元、裴指海、李骏、朱旻鸢、曾剑等中青年作家作品,呈现了国内六大军种、五大战区新生代力量的军旅文学创作风貌。

评论家傅逸尘长期关注国内70后、80后这一新生代军旅作家群体,在他的观察中,这批年轻的作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观照当代军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为和平时期的军旅文学写作开拓了多元的题材资源。“迥异于前辈的宏大战争叙事、他们更愿意将文学目光聚焦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的个体’,呈现普通士兵的命运轨迹,对细节进行放大甚至夸张化处理,探索人性肌理的弹性。”

比如,曾剑小说集 《冰排上的哨所》 侧重对士兵们的描摹,这些伟大的普通士兵身处天寒地冻的冰排、虫蛇出没的孤岛,有的平日的工作是“为饭堂站岗”、有的当兵生涯就是“在山林间放马”,但他们信仰坚定,坎坷路途不减军人本色。曾当过特种兵的作家王昆,把自己在军旅一线打拼的特战生涯提炼成小说素材,普通官兵的训战场面、军人心灵世界的苦乐,都在 《我的特战故事》 中有了细腻的艺术呈现。

“凡人英雄”的塑造,为军旅文学长廊增添了动人形象。评论家朱向前说,无论是广大读者,还是“军事发烧友”,都希望从军旅文学中一窥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军人风采。而新生代创作者善于素描现实军营普通官兵的生活与训练,在恢弘时空中包容了军旅生活的多样性,整体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潜力值得期待。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