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变“腰包终结者” 家长为娃花掉半年收入
送伢出门行万里路“烧钱”,不出门坐在培优班里也“烧钱”。暑假过半,不少家长开始盼望开学,因为暑假变成了腰包“终结者”。
又是旅游又是补课
暑假过半“烧钱”五六万
暑假过半,从事商业营销推广工作的黄女士开始倒计时盼开学:“放假比上学‘烧钱’多了,这半年就是替伢打工的。”
“手机里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是钱被烧了的铁证。”昨日,黄女士一边刷照片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三口新加坡、印尼十日深度自由行4.5万元、“二升三”数学暑假班10次课1670元、20次书法课1000元、10次作文课1800元、10次架子鼓课1000元、12次棒球课1420元……这还不包括每次出外上课的交通、就餐、娱乐等相关费用。
虽说算起细账来有些肉疼,但黄女士仍然坚持每年寒暑假至少带儿子出趟远门开阔眼界,锻炼一下课本上学不到的能力。就拿这次印尼民丹岛之行来说,岛上有一家酒店3000-4000元人民币/晚,酒店里有一个儿童俱乐部,全天候有专业教练带孩子们开展各项运动,比如:冲浪、水球、射箭、空中飞人等,简直就是一个冒险训练营。初加入时,她发现同行的中国孩子缺乏探险精神,做起运动来畏手畏脚,情愿当旁观者。后来,在她和先生的“威逼利诱”及教练的鼓励下,儿子第一个站上了挑战台,克服了心理障碍顺利完成相关项目。在儿子的影响下,另外几个小伙伴也勇于尝试,儿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燃到爆。
同学开学晒出游行程
出境游是为了拼“话语权”
就读于常青实验小学三年级的琦琦(化名)刚刚从美国游学归来,他打算利用一周的时间整理旅途的照片和游记,等开学要好好跟同学们聊聊这次美国之行的见闻。
“以前没出国玩过,每次同学们聊起各自出国玩的经历我都插不上嘴。”琦琦说,每年寒暑假,老师会请同学们提交各自的计划表,除了学习以外,很多同学都会晒出自己的出游行程。开学会,大家上交的各种趣事、游记都是国内外游玩的故事,特别是有过出境游经历的同学聊起天来声音都大一些。
琦琦的妈妈告诉记者,先生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随意出境,而自己身在教培行业虽然多次出国学习但无法带孩子同往。每每听到孩子“吐槽”,她心里也过意不去,于是这个暑假特意带孩子一起去美国东海岸走了一小圈,前后15天,不包括购物花了近8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她半年的收入。
“现在但凡家里条件还可以,都会带孩子出去长长见识,并不一定是孩子吵着要怎样。”采访中,不少家长坦言,孩子吵着闹着要出去玩的情况有,但很多时候是妈妈主动给孩子和家人安排的一份“亲子礼物”——趁假期,跟爱人带着孩子一起出门走走看看,增长阅历不分大人小孩。要说“烧钱”也是大家以孩子放暑假的名义一起“烧钱”。
家长轮流“组局”管孩子
群体活动可以少花钱
“童话展看了,水上乐园玩了,KTV唱了,伢们能看的电影也看了,图书馆也泡了,还有哪些地儿适合伢们搞群体性活动?重点是:只有一个妈!只有一个妈!!”掐指一算,漫漫暑期还有一半,家住塔子湖的周女士不得不在闺蜜群求支招:轮到自己“组局”带娃儿,如何玩出新花样?
周女士称,女儿就读育才第二小学,这是女儿升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长假漫漫,如何消磨?自己要上班,老人又管不住,上托管班似乎是一个法子,无奈孩子又百般不愿。正当她为此问题不知如何破冰之际,女儿同学的家长以孩子过生日的名义组了个局,邀请了一帮玩得好的小伙伴“嗨皮”了一天。“先是带伢们看了场童话展,又安排大家一起吃饭,下午还搞了场K歌大赛,伢们都玩疯了,平均一个孩子开销约两三百元,重点是其他家长可以全程‘脱管’。”
“出去旅游不过十天半月,回来还要面对大人上班小伢托管的现实。”周女士表示,那次活动后,她和几个妈妈就达成了默契,轮番给孩子们组局,一来算是还人情;二来可以安抚孩子那颗“寂寥”的心,促进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三来家长轮流“坐镇”,其他家长只负责接送,不至于全天当“孩奴”。近一个月来,孩子们差不多一周聚两次,每一次对于“组局”的家长而言是考验,主要是不断翻新花样,事实上管理起来并不一定比带一个孩子累,很多活动可以团购反而更实惠。此外,孩子们为了能准时赴约,在家完成学习任务时也变得积极多了。
专家观点:攀比式教育成潮,“烧钱”不足为奇
武汉市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德育研究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一凡表示,别说孩子爱面子,家长、老师也是爱面子的,除了比学习成绩,还要比谁的生活丰富多彩。现下攀比式、跟风式教育不胜枚举,“烧钱”现象也就不足为怪。还是一句老话: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教育。教育要在基于儿童的认知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在循序渐进中推进,否则烧再多的钱也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