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白人至上主义骚乱搅乱整个美国,而这绝非是终点

2017-08-21信息快讯网

 

弗吉尼亚白人至上主义骚乱搅乱整个美国,而这绝非是终点-信息快讯网

在波士顿反种族主义游行集会上,民众高举反新纳粹标语抗议“自由演说集会”。视觉中国

 

弗吉尼亚白人至上主义骚乱搅乱整个美国,而这绝非是终点-信息快讯网

在波士顿,一名反种族主义示威者(左)与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发生激烈争吵。东方IC

自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爆发白人至上主义骚乱后,美国各地形势紧张,极右势力气势高涨,引发波士顿、纽约、达拉斯等多个城市爆发反对种族主义的游行示威。同时,全美也掀起了一股移除邦联人物纪念碑和雕像的风潮。

有分析称,游行示威和“拆像运动”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更深的种族隔阂,也加剧了美国本已严重的种族对立,弗吉尼亚骚乱将会成为美国种族关系进一步恶化乃至种族冲突的新起点。

多地举行反种族主义示威游行

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8月19日发生大规模反种族主义示威游行。约1.5万名市民聚集在著名的波士顿公园,高举反对种族主义、新纳粹、三K党的标语,举行示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这次示威是为了抗议一场名为“自由演说集会”的活动。该活动由一个名为“自由演说联合”的组织策划,邀请了一批“自由主义者、保守派、传统主义者、特朗普支持者”在波士顿公园集会并发表演讲。

有报道称,该组织曾与参与弗吉尼亚骚乱的白人至上主义组织有关联。虽然“自由演说联合”称在骚乱后已经公开与新纳粹、白人至上主义者以及其他煽动暴力的群体划清界限,但左翼组织仍担心白人种族主义者可能利用“自由演说集会”在波士顿挑起事端,因此组织人员在波士顿公园进行示威。由于当天只有数十人到现场参加“自由演说集会”,人数大大低于预期,参加“自由演说集会”的人员很快被示威人群包围。

由于示威规模巨大,波士顿当局出动了包括防暴警察在内的大批警力维持现场秩序,并封锁了公园周边街道。警方当天禁止任何人携带武器、尖锐物品、盾牌、金属罐、玻璃器皿、球拍以及棍棒进入波士顿公园,标语也只能手持。警察还对参加“自由演说集会”的人员进行了搜身。波士顿市长沃尔什和马萨诸塞州州长贝克之前均发出警告称,波士顿不能容忍任何极端行为。

警方称示威“总体上”是和平的。民众与警方虽然发生肢体冲突,但没有任何人受重伤。警方称他们在抗议活动中逮捕了27人,这27人因殴打和伤害警察的罪名而被捕。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一度与示威者爆发激烈争吵,出于安全考虑,警方将部分参加“自由演说集会”的人员护送离场。特朗普发推特对抗议者表达支持,称他们积极发声反对仇恨和偏执。这一表态和他对弗吉尼亚白人至上主义抗议集会的表态稍有不同。

此外,还有名为“谷歌游行”的集会游行活动将在多个城市举行,意在抗议谷歌前雇员达摩尔由于在公司多元化问题上写下有争议的备忘录而遭开除。从本周末到下周末,也将有极右翼组织在多个城市举行各类抗议活动,使得这些城市气氛紧张。包括“黑人的命也是命”等在内的民权组织和反右翼团体,表示将在极右组织集会游行时举行反游行。各地警方正严阵以待,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冲突局面。

拆掉的是雕像,留下的是隔阂

受弗吉尼亚种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尽管美国国内强烈谴责种族仇恨,但随之带来的移除邦联人物纪念碑和雕像的“拆像运动”却在美国多地掀起风潮。马里兰州、得克萨斯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莱纳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均出现拆除或破坏邦联塑像的事件。

在新奥尔良,四座内战纪念碑已经被拆除,包括一座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在马里兰州最大城市巴尔的摩,包括罗伯特·李在内的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将领的四座雕像在16日被连夜拆除。市长称此举是为了防止这些引起分裂的雕像引发混乱,以防夏洛茨维尔市的暴乱在巴尔的摩上演。

这场席卷全美多个州的“拆像运动”,其导火索在于夏洛茨维尔市政府要拆除罗伯特·李的雕像。此举不仅给美国带来更深的隔阂,同时也加剧本已严重的种族对立。此外,“拆像运动”的冲击力也不可小觑,以至于美国主流媒体已经开始将其形容为“文化战争”。

这些雕像是近百年来美国人树立的典型,而对这些人物的否定,可能会成为否定美国价值观的一个标志。今天拆的是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如果民众对美国历史的认同不能实现统一的话,明天或许被拆的就是华盛顿的雕像了。事实上,芝加哥的一位牧师已经提出拆掉该市华盛顿雕像的建议。

在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教科书中,罗伯特·李将军都被视为弥补内战后南北嫌隙的功臣,其高尚的私德也被后世美国人视为国人楷模。然而如今却因当下社会围绕种族问题撕裂的价值观而受到诋毁。拆除这些站在美国街头已经近百年的雕像就能消灭白人至上主义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白人至上主义不是来源于这些雕像,而是来源于历史、来源于文化、来源于心理、来源于现实。拆除雕像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弗吉尼亚暴力事件已经说明了一切。

种族主义在美国从未得到根除

近年来美国“白人至上”思潮加剧,右翼势力抬头,弗吉尼亚骚乱只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骚乱不仅折射出当下“美国分裂”的现状,更反映出历史遗留下来的种族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从更深层次来说,围绕少数族裔和白人产生的是“身份认同”问题,白人至上主义者坚持认为其白人传统才是美国建国的底蕴和根源。

“白人至上”沉渣泛起也再次凸显美国种族主义之殇。其实美国从来没有解决种族问题,种族主义的土壤依旧肥沃。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白人至上主义的高涨,契合当下美国的社会状况。白人至上主义的时隐时现与白人群体感受到的社会现实紧密关联,人口种族结构的变化、文化宗教上的差异、移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资源的竞争刺激着白人至上主义的回潮。

由于出生率的种族分化,预计到2050年左右白人将成为美国人口中的少数,这对于试图维持白人主体地位的民众而言有着巨大的心理冲击;随着移民数量持续增加,美国社会文化和宗教异质性不断提高,维持美国国家特性的忧虑切实反映了部分白人民众的心声;在全球产业转移和科技升级过程中,美国制造业衰退对普通白人民众的就业和收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利益受损强化了他们对少数种族及外来移民的仇视,催生了种族主义与排外主义情绪。

种族多元、文化多元是美国引以为傲的社会价值观,但在民粹主义泛起的今天,多元价值观正接受新考验。特朗普刚一上台即推出旅行禁令、建墙令,限制进入美国的移民人数,昔日开放的美国大门有慢慢关闭的趋势,移民进入美国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很多保守的美国白人希望看到的趋势,对“白人至上主义”者来说是令人鼓舞的信号。

有分析指出,美国经济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生活在较贫困地区的南部居民感受尤为强烈。近年来,“南部应再次复兴”的言论在南方各州得到越来越多人响应,社会中下层平民更易受这类口号的鼓动。事实上,在经济、治安、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大背景下,不仅白人至上主义者、新纳粹等极右翼组织重新活跃,美国一些左翼组织也出现极端化倾向。

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的种族歧视是美国种族关系的症结所在,而白人至上主义正是这一症结的根源所在。弗吉尼亚白人至上主义游行的组织者将此次活动视作面对全美的宣誓,是一场胜利或一个“转折点”。从美国当前的社会状况来判断,弗吉尼亚骚乱绝非终点,白人至上主义活动可能进入一个活跃期。《纽约客》网站也发表文章预言,弗吉尼亚骚乱是今后更多同样悲剧的预演。 (本报纽约8月20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