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冠军杯首战击败美国队,中国女排大胜克星并不足喜
■本报特派记者 沈雷
在女排世界中,大冠军杯一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这项创办于1993年的赛事,虽然四年一度,且参赛者身份尊贵(各大洲冠军及外卡队伍一支),但声望和吸引力终究无法与世锦赛、世界杯相提并论。比赛时间更是制约了这项大赛的发展,每届赛事均在奥运会后一年举行,这也就意味着各队均会“流失”不少主力,或在奥林匹克盛会后退役,或为了在新的奥运备战周期伊始让新人找找感觉而让位。
本届大冠军杯自然也不例外。中国队的首个对手美国女排为大冠军杯召回了乔丹·拉尔森、金贝利·希尔、弗卢克·阿金拉德沃和瑞秋·亚当斯四人,这几位里约奥运会时的主力均未参加不久前的世界大奖赛。舆论一度高呼,美国队为夺冠而来。但其实美国队阵中参加过里约奥运会的总共只有五人,除上述四人,另一位来到东京的是去年的替补二传卡莉·洛伊德。上一个奥运周期的核心二传阿丽莎·格拉斯以及主力接应凯莉·墨菲、轮换主攻克尔茜·罗宾逊等人均未入选,而墨菲其实还参加了世界大奖赛。在被问及为何有多位主力缺席大冠军杯时,美国队主帅基拉里只是淡淡地表示,“她们都在家里养伤、恢复。”
相比之下,中国女排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尽管在14人的报名名单中有郑益昕、王辰玥、姚迪,但这几位新人看起来很难在本次比赛中得到多少机会。在首战对美国队的比赛中,郑益昕在第四局中国队24比16拿到赛点时才替补颜妮上场发球,而后两人则是枯坐板凳全场。中国队也是本次大冠军杯主力阵容星味最浓的队伍,首战先发阵容由朱婷、张常宁、袁心玥、颜妮、曾春蕾、丁霞和自由人林莉组成,比起里约的冠军班底,其实只是由2015年时的队长曾春蕾顶替了因伤缺席的惠若琪。
事实上,也正是这套经验丰富的阵容帮助中国女排最终以3比1的比分较为轻松地击败了老对手美国队。首局比赛,中国队一度不太适应对手的节奏,在将比分追成17比19后,被希尔的发球接连破坏一传,导致连丢数分,以18比25先失一城。但此后,中国队在攻击端的强势逐渐显露,朱婷、张常宁、曾春蕾均有不俗表现,以25比18、25比14、25比17连胜三局,拿下首个对手。美国队在后三局甚至从未获得过比分上的领先。主帅安家杰赛后专程点名表扬了曾春蕾和颜妮两位老将,“第二局比赛后,我们逐渐打开了进攻的局势,这才建立起优势。得感谢曾春蕾、颜妮这些老将,她们确实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把她俩安排进主力阵容,就是有这样的考虑。毕竟队员们刚打完全运会,我们只有五天时间组建队伍,首先得考虑稳定的战斗力。”
无论是结果还是过程,这可以称为一场中国女排的完胜。在过去那个奥运周期的世界三大赛中,美国队接连击败中国女排:2014年世锦赛决赛3比1、2015年世界杯3比0、2016年奥运会小组赛3比1,都赢得相当轻松。而这次中国女排回赠对手的3比1,仍不足喜,毕竟美国队换了阵容中的半数人。尤其是没有了主力二传阿丽莎·格拉斯后,美国队在调度球的多样性和速度方面都大大退步———这通过中国队四战美国的拦网得分和拦网成功率数据上可窥一斑:相比2014年 (9分,18%)、2015年 (5分,9.8%)、2016年 (11分,15.9%),今天交出的14次拦网得分和高达23.3%的拦网成功率确实提高显著。但这样的提高缘于自身的进步还是对手的“退步”,恐怕单就这一场比赛甚至整个大冠军杯都难以得出结论。正如曾春蕾所说,“我们相信自己,也要明白美国队换了阵容之后就不是最强实力。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记住这场比赛中好的一面,然后全力去准备未来更艰难的比赛。”
(本报东京9月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