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善于挑车 选择英国大学应该也不难

2017-08-24信息快讯网

你知道买车与选择英国大学之间的联系吗?“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神秘感,以及广告产生的示范效应,使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无所适从、偏听偏信,盲目追求大学的“牌子”。本文通过买车与择校的比较,提供客观、公允的选择角度。

选哪个英国大学呢?感觉有些像第一次买车时的迷惑和纠结。其实选择座驾与择校的步骤都是一样的,不信你就试试以下的建议。

选择范围

改革开放初期,买得起一辆桑塔纳就算是“大款”了,而当时在国际上,桑塔纳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代步工具了。

如今这款德国的淘汰车型,虽然还在国内生产,却已经进入低端车的行列,其中相当一部分归为“黑车”、“顺风车”的类别。

原因很简单,尽管国内汽车行业仍然存在着制度性保护,国外车企一定要与国内车企合资,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销售价格,但由于大量的车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成几何量级增长,汽车的选择成本仍然明显下降了。

如果你善于挑车 选择英国大学应该也不难-信息快讯网

同样,留学英国曾经是遥不可及的事。早期在国内设立代表处的英国大学,在中国市场一度供不应求,留学中介诚惶诚恐地哈着校方代表,主动找上门,抱着厚厚一摞申请表,央求英国学校录取自己推荐的学生。

现在的市场几乎完全翻转,据不完全统计,超过60%的英国大学在国内设立了代表机构,中国学生的选择面迅速扩大,中国市场也随之变成了买方市场。

虽然通过中介去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比重逐年下降,但毕竟仍有55%以上的比例,总体而言,英国大学对中介的依赖程度很高,规模大的留学中介对英国大学“挑得厉害”,很多英国大学国际办公室为了取悦留学中介,经常被呼来唤去,不厌其烦地往返于中英之间,参加中介的各种展会和推介活动。

不过,选择余地大了,有时也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无所适从。

品牌影响

在国内市场,国外车企产品的品牌对销售影响很大。在这个快速成长的发展中市场,车企的广告铺天盖地,强大的示范效应往往左右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偏好。

某德国汽车品牌由于长期被中国政府作为高级公务用车的首选,使它在欧美市场的中高端定位被人为地提升到了豪华车档次,品牌溢价效应明显。人们买这种车,不完全是为了实用,而更多的是为了面子和身份。

非常类似的是,本来英国大学只有学术意义上的排名(REF排名,曾经是RAE排名),但左右中国学生和家长的,是商业运作非常成功的《泰晤士报》(Times)排名和《卫报》(Guardian)排名。

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趋之若鹜地相信,进入这两个排名前列的大学和专业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并由此判断,从这些知名大学和专业毕业后,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选择英国大学的“高消费”(只选排名好的学校)现象愈演愈烈。

中介服务

记得买车时,我被不同的中介机构(4S店)忽悠来忽悠去,什么欧系、美系的安全,什么日系、韩系的省油,什么某某合资公司更正规,什么某某品牌售后服务更周到。

4S店的推销特点是贴标签,大幅度地渲染某种品牌的某一个侧面,形成强大的气场,一旦购车者的需求与宣传点之间出现交集,就会产生“共振”(或“共鸣”),从而使消费者忽略其他方面的需求。

异曲同工的是,留学中介习惯于把申请者的学术背景与英国大学排名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自己列入预设的“条条框框”里。

需要注意的是,中介的从业人员并不一定对自己推介的大学有详尽的了解,学生和家长如果没有“做足功课”,常常会偏听偏信。

产品体验

试驾是购车前重要的产品体验,有些疑虑会迎刃而解,但由于试驾的时间较短,不可能观察到车辆的所有问题。

留学英国的“试驾”应该是在模拟课堂、短期交换生项目、预科等形式的体验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国外正规授课的基本形式和要求,为自己的最终判断和选择提供佐证。

同样,由于时间不长,难免会有偏差。

另外,教育作为无形产品,教师、教案、教学环境等因素并非是标准化的,这会导致学生的主观感受起伏较大,有时无法做出客观的评价。

“过来人”的建议

自从我卖掉了自己用过五年的座驾,忽然觉得很多车都可以选择,打破了曾经迷信的诸多“标签”。此时,我看到的车,感觉都像透明的,都有四个轮子、一个底盘和一个方向盘,其他的都是装饰和点缀了。

曾经最重视的安全性,有可能变成次要因素;而外形、油耗、空间等方面的要求很难同时满足,只能追求自己最需要的一个或两个侧面;品牌的作用弱化了很多,实用层面的可靠性逐渐占据了上风。

同理,我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反过来思考当初择校的预期,明显觉得标准其实应该更宽松些。

英国大学的排名其实很难公允地表现出学校的真实实力,当排名靠前的英国大学或专业里遍布中国学生的时候,无论如何,我们的实际体验会大打折扣。

除了中国学生所占比重的判断标准外,师资的好坏至关重要。在这个层面上,中外课堂都一样,得到“点拨”而不是“照本宣科”才能让我们的水平提升。

另外,大学所在的英国城市对我们的留学体验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城市中的文化氛围、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企业机构的实习就业机会,应该作为申请大学的重要指标予以参考。

英国留学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名校”效应对人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

在国内,英国大学的整体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被舆论(未必客观)认为是“名校”的,不会超过10所,从这些大学毕业,可能会被人另眼看待。

不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就业,大多数情况下,英国大学的品牌对雇主的吸引力并不高,他们更看重“海外留学经历”本身。

雇主希望“留学英国”背景的申请者,能体现出与之相匹配的英语能力、演示技巧、待人接物的风范、解决问题的思路、困难处境中的自信气质。具备这些素养,完全可以弥补未能进入名校的“缺憾”。

这就意味着,我们对英国大学的选择应该遵从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

注意!未来大学老师的工作将发生这些变化!
留学该选择冷门专业吗?海归潮影响准留学心态
上海高招本科普通批次录取结束 新政扩大选择范围
上下二十层自觉步行——上海大学生张晋豪当兵一年的成长与坚守
全市征兵工作8月1日全面展开 力争大学生征集数量质量“双提高”
英国妈妈记录富二代:他们的优秀令我很担忧
中国数学教材首次进英国课堂 一字不落译成英文
享受生活好选择 试驾斯柯达明锐旅行版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女大学生不满每月1200元生活费:要饿死我吗?
正大广场成浦东首个深夜商场 白领消费添新选择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57校跻身500强 复旦交大在前150名
2018英国留学奖学金开启:快去抢"志奋领奖学金"!
英国小学迎上海数学教材 轻松变学霸不再是梦?
【三味书屋】“没有命运,只有选择”
英国Ariel车厂将推出超强跑车 月底亮相
香港补习机构近千家:学生每周6天补习班
美幼儿园课堂上向学生讲变性 家长强烈质疑
牙齿健康胃口棒 法媒教您正确选择儿童牙膏
浙江一大学生收藏十余万只昆虫标本,小众爱好可年入逾十万
丰田有望打造全新性能车系 有多样选择
今年逾百万大学生报名参军入伍
又到了一年一度迎新季 看看大学新生行囊40年之变
又到了一年一度迎新季 看看大学新生行囊40年之变
教育部:任何网贷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一个英国炮兵眼中的朝鲜战争》
揭秘上海教材走进英国课堂细节:力求原汁原味呈现
面对选择,须坚定“长远的目的”
英国将恐怖威胁级别提至最高 事件造成至少29人受伤
英国恐怖威胁级别升至最高
今天这个日子很重要!这些消防知识和技能你应该学会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