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持股孵化到专业化,“苏河汇”打造新一代创新创业纽带

2017-09-17信息快讯网

从持股孵化到专业化,“苏河汇”打造新一代创新创业纽带-信息快讯网

 

五年前,一位名叫罗钥的年轻人在企业网络域名注册网站上敲下“苏河汇”的拼音“suhehui”,还真巧,注册成功。从此,上海多了一家众创空间和天使投资机构。五年来,苏河汇孵化了500多个项目,投资了其中的150个,有3个已在新三板上市。两年前,从事创新创业服务的苏河汇,把自己也“挂”上了新三板,成为国内“双创”第一股。

苏河汇是罗钥的第三次创业,“百年前,苏州河畔曾汇聚了一批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和实干家,当下为何不把苏州河畔再次打造成一条创新创业的纽带呢?”不过,苏河汇的发展规模是他当初没有预料到的。“既然时代把我推上了这条路,我就要不忘初心,不负时代所托,把它当成我的最后一次创业。”

三次搬家,仍满足不了创业者需求

位于长宁区临虹路的苏河汇创新中心,是一幢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六层楼房,内部办公室、展示厅、会议室、会客室一应俱全,露台还承担聚餐功能。今年4月,苏河汇搬到此处,这已是苏河汇第三次搬家了,原因和前两次搬家一样:项目增多,创业孵化空间就不够用了。

苏河汇1.0版所在的孵化器是一个面积1500平方米的地下室,那时创新创业风潮刚刚兴起,6万名创业者正在寻觅创业空间,这家新建孵化器没几天就被十几个项目“塞满”。罗钥忙着物色新地方,一年后,苏河汇入驻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但仍觉得捉襟见肘,一些项目由于没有场地只好另谋他处。

今年,罗钥拿下面积相当于2.0版三倍的孵化空间,没想到仍满足不了入孵需求。据市科委统计,近三年来,上海能够提供孵化功能的空间增加了300多个,但创业人数增加了4万人。如今3.0版苏河汇的入驻率已达95%,为了让更多创业者入驻,一些创业团队不得不在苏河汇保留少数工位,再去别处租用办公场地。

从收房租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

孵化器一开始是通过为创业者提供场地和咨询服务而存在的。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表示,为了吸引创业者入驻,孵化器最初往往都会推出房租优惠等举措;而现在,一些运营得好的众创空间,高价工位仍然供不应求。他表示,对于创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当代创业者的“痛点”在于缺乏资本、渠道等资源,谁善于整合这些创新资源,谁就能成为众创空间的赢家。

一开始,苏河汇就采用“投资+孵化”模式,对每个创业团队提供20万元启动资金(换取8%股份),要求在四个月内完成产品迭代和种子用户的积累。四个月后,会对其中最好的五至十家追加80万至300万元投资。

随着“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创业者的热情日益高涨,市场上的项目、投资人越来越多。罗钥意识到,光靠苏河汇一家不行,要为在孵企业搭建更大的平台。他们在自己投资的基础上,开始为在孵企业撰写跟踪报告,定期发送到投资人手中,方便投资人在海量项目中更早关注到有潜质的项目。凭借这一机制,入驻苏河汇的创业项目获得投资的比例高于市场平均,这反过来也让苏河汇的孵化空间始终很紧俏。

2015年10月,苏河汇率先获得新三板批复,成为国内“双创”第一股,这意味着“持股+孵化”模式已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之后,上海新增的100多家众创空间,大多数采用“孵化+创投”模式。而苏河汇也不负众望,近两年的年利润均以十倍速度增长,下一步将向主板进军。

深耕创业服务,为社会创造新的资源

作为陪同创业者一起成长的人,罗钥清晰感受到上海这些年创新创业环境的变化。“当年在地下室的创业者,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坐在我们孵化器中的,更多是海归和原大企业员工,其中不少是连续创业者。”罗钥说。

近三年来,苏河汇与其孵化企业累计上缴税收过亿元,为超过3000人提供就业岗位,这让罗钥的初心更加坚定:“创业是一件靠谱的事,我们正在为社会创造新的资源。”

五年来,苏河汇一直都在做“加法”,如今罗钥表示,是时候做一点“减法”了,他要集中精力在专业领域进一步做深、做精。事实上,这与市科委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目前,上海已有500多家众创空间。按照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标准,今年市科委从中遴选出30余家,将在未来三年中通过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的配套扶持,引导它们进一步做大做强。市科委创新服务处负责人表示,这是“双创”深入推进过程中,众创空间发展壮大,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上海科创资源、区位优势在“双创”领域的体现。

“一门式办理”打通创新创业“绿色通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组图: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月薪均值5545元 法学专业变“香饽饽”
身份证照片可去专业照相馆拍 上海新增122个拍摄点
走近神秘的北欧教育:“求平均”的基础教育何以孵化出创新苗子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看党的理论创新
打造创新城市亟需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首届中国(浙江)科技金融创新高峰论坛在诸暨举行
传统辞书:做专业“知识管家”
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张高丽出席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
去年,全国4298家众创空间服务40万家创业团队和企业,带动超过200万人就业
众创空间新业态频现,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将是未来发展必由之路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新时代工匠:不仅“创物”更要“创新”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2017浦江创新论坛昨天开幕
上海开放大学开办本市首个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专班
网民分享“五年发展·点滴印记”唱响中国科技创新好声音
“和食热”致日料专业中国留学生大增,细数那些世界非遗美食
邀创业大咖分享经验,青春普陀助力双创青年
探索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医学传播 中国医学传播智库在沪成立
上海开放大学首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专班
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同济大学90后硕士生带领团队启动“跳跳舞”创业项目, 让广场舞大妈尝“互联网+”甜头
居民小区诞生加装电梯“孵化器”
M50:孵化时尚产业“原创力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