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 木兰汉鼓,打造全新音体教育新理念
木兰汉鼓的定义与构成是引用了历史上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为特点,通过木兰的典故让人联想到“威武、勇敢、气魄和孝道”的中国民族精神的文化特征,彰显了这一新创鼓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文化背景。在木兰汉鼓的教学体系创作方面,木兰汉鼓结合中国鼓、亚洲太鼓的共同发展和特点,由福建瑞艾教育携手两岸专家团队,独创了木兰汉鼓这一独特的青少儿鼓乐教学体系。
木兰汉鼓的创作不仅遵循于乐理和鼓韵的核心的理论,同时追溯和研究了我国鼓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青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乐律、动作、力量和冥想为四大特色,进行了科学的改进和创作,既秉承中华文化的传统特色,又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之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
现代中国鼓和亚洲太鼓都起源于中国黄帝时期,起源于古人用兽皮做成鼓,驱赶年兽,祈福太平;周朝时期,周天子每年“春郊”“秋祀”时节击大鼓谢天,祈祷国泰民安。这是最早的鼓的起源。
作为汉族人独有的一种文化乐器,随着世界文化贸易的发展,尤其在丝绸之路开拓以后,鼓也随之流传到世界各地,并由不同的流派传承与创新……
“木兰汉鼓”具有典型的文化创兴意义,又很好的复兴了鼓文化的传承发展,鼓是唯一可贯穿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乐器标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都有独特的鼓文化渊源。中国木兰汉鼓可以说是中国鼓文化传播的新标志,新特色,新理念,也是发展青少儿文化素养教育的新尝试,是我国发展传统鼓文化极为可贵的创新方式。
木兰汉鼓主要由几种不同的鼓组成,分为:大鼓、长胴鼓、地鼓和常规鼓,每种鼓在演奏乐曲中都发挥出不同的震波,不同音频,从而形成震撼人心的演奏效果,鼓声震波如千军万马奔腾,鼓舞人心;也可以冥想于万籁俱寂的时空下,山川、草原的壮丽原野。波澜壮阔激人奋进,鼓舞士气,弘扬精神,气宇轩昂。
(木兰汉鼓-地鼓)
(木兰汉鼓-平鼓)
(木兰汉鼓-长胴鼓)
福建瑞艾教育的“木兰汉鼓”特别在针对“少儿中华汉鼓课程”方面进行了精心打造,在创始人王瑞宁的主导下,结合两岸众多教育家、音乐家经过近多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运用,结合中国民乐特色和亚洲太鼓文化,以实现促进少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使命,最终形成了今天《少儿木兰汉鼓教程》的教学体系。
木兰汉鼓不仅弘扬了中国鼓文化,也从教学本身的意义上对学生专注力、体力、耐力、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是音体教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据美国、澳洲、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地区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发现,通过“脑造影仪器”对练习木兰汉鼓的学生进行分析,在大脑中看到,击鼓的频率和冥想能改变大脑结构。冥想时,大脑中掌管注意力及自我控制地区的血流就会增加,表示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研究又发现练习木兰汉鼓过程中静坐冥想时,大脑会分泌GABA(γ-胺基丁酸),这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传导物质,它能抑制冲动,改善行为。
科学家还发现在木兰汉鼓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這三种都是对学习有利的神经传导物质;同时多巴胺浓度高时,情绪会正向,而情绪跟学习有关,积极的正向情绪能增加孩子学习的意愿;我们想这是为什么打鼓后,这些孩子学习的专注力和耐心会改善的原因;
目前在福建地区除“福州市晋安区机关幼儿园”外,还有“福建儿童发展国际幼儿园”、“福州市仓山区第四中心小学”、“闽候县白沙镇中心小学”以及多个教育机构和学校开设了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木兰汉鼓”具有典型的文化创兴意义,又很好的复兴了鼓文化的传承发展,鼓是唯一可贯穿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乐器标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都有独特的鼓文化渊源。中国木兰汉鼓可以说是中国鼓文化传播的新标志,新特色,新理念,也是发展青少儿文化素养教育的新尝试,是我国发展传统鼓文化极为可贵的创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