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大工匠立一群雕像 ——《创新路上大工匠》体现主题出版物新理念

2017-11-20信息快讯网

为中国大工匠立一群雕像 ——《创新路上大工匠》体现主题出版物新理念-信息快讯网

 

为中国大工匠立一群雕像 ——《创新路上大工匠》体现主题出版物新理念-信息快讯网

 

《创新路上大工匠》与该书主编、上海大学教授顾骏

 

■读书周报记者 蒋楚婷

 

“非大时代无以孕育大工匠,非大工匠无以催生大时代”, 中国古代,曾孕育出墨子、鲁班、蔡伦等流芳百世的大工匠,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同样孕育了一批大工匠。当今的中国大工匠不再是局限于兢兢业业、仔细琢磨的手工艺人,他们更可以是科学家、发明家,更契合时代的气质、符合时代的要求。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新路上大工匠》一书就展示了这样一批大工匠的奋斗历程、研究成果、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该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个个奋发有为的科学家、工程师身上,折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光芒。

 

关键词:创新之路

 

2015年12月28日,中国,广东,珠海,国家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装备和器材采购大会展示会现场。公安部和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公安厅领导及采购部门官员,齐集于停泊在珠海和澳门“界河”中一艘游览观光船上,观看上海大学制造的无人艇水上表演。只见“精海1号”劈波斩浪,高速前行,按照事先规定,展现了路径规划、自主避障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领导们正看得入神,突然几艘边防武警稽查船快速驶入现场,对“精海1号”进行围堵。现场观众顿时大惊,不明就里。经联系后方得知,原来大会主办方没有事先通知主管部门当天有无人艇演示,值班边防武警瞭望中发现有“不明船只”出现在珠澳之间的河道中,为防出现违法行为,紧急出警,进行拦截。

 

拦截不明船只属于常规作业,武警驾轻就熟,本来不该有任何问题,偏偏这次搞成了“猫捉老鼠”。巡逻艇急速开来,无人艇见机而动、随机应变,在巡逻艇面前灵巧穿过,有惊无险。拦截不成,显然让驾驶员十分气愤,于是多艇分头扑来,围追堵截,却又被无人艇一次次躲过,河道里一时煞是热闹。

 

看着巡逻艇实在没办法,上海大学工程师给出指令,无人艇才停了下来。边防巡逻艇靠上去,本想警告一番,可近前一看,一个人都没有,这才意识到是艘无人艇。

 

这段现场感极强、画面感十足的文字出自《创新路上大工匠》一书,该书记录了上海大学十位卓有成效的教授在其人生历程中最有意义的片段,展示了他们为中国崛起、民族复兴,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取得的部分科技创新成果,反映了当代科研人员强烈的创新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这无疑是一本主题出版物,但却是一本异常好看的主题出版物。紧扣现实的话题、最新最精的成果、深入浅出的理论、生动活泼的文字,让普通读者也可以毫无隔膜地读得津津有味。“无人艇何以胜过人?”“中国处于大数据产业链哪一环?”“中国如何赢得‘瓷国’美名?”“如何让跳不动的心脏复苏?”“搭建跨越私密和开放的桥梁”……这些涉及到计算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医学、信息通讯、化学等各个领域、专业性极强的学术成果在书中被娓娓道来,剥离了艰深的外壳,露出引人入胜的内里。而取得这样的效果,离不开编书时的创新思路。

 

该书主编、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主题出版物也需要关注读者的审美愉悦,让一本不可避免地带有专业性的书具有可读性,读者能跟着科学家、工程师,去生活中可能熟悉但专业上绝对生疏的领域遨游一番,在愉悦中接受主旋律,才是主题出版物达成目的的最佳路径。为此,顾骏选择了这样一种写作方式:不麻烦科学家、工程师自己动笔,改为接受采访,在对话中,把自己的经历和创新的过程叙述出来,录音下来。每个人大约两个小时,整理成文之后,大约两万字,然后由他裁剪、斟酌、修饰、“勾兑”之后,统一整理成文,大约一万字。再发还各位专家看过,或增删,或补正,或挑明,或遮蔽。没问题了,再作最后润色。这才有了这本好看的专业书。

 

顾骏说,如此认识和设计访谈,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刻的方法论:无论认识世界,还是认识自己,都不是个人独自可以完成的作业,幽闭在黑屋子里苦思冥想,“格物致知”,最后未必真能认清世界和自己。中国古人强调“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因为苦行僧般的赶路,就能获得智识,而是因为在实践中难免遭遇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遭遇不确定的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老师未必就是有能耐开口教我们的老师,而是我们可以借用来改变自己的外力。人需要外力,犹如保险箱需要钥匙。“知行合一”的真正意思是,在“行”的过程中,因为找到外来的钥匙,打开了自己的保险箱,才获得“知”的结果。而访谈科学家、工程师的过程就是主动给他们提供钥匙,看看能不能用来进一步打开他们的保险箱,让教授们在访谈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和自己的创新历程有所感悟。这不仅是对他们参与写作此书最得体的致谢,对读者阅读此书最合适的感激,也是对创新本身最崇高的礼敬。

 

关键词:工匠精神

 

这样费尽心思地设计编辑一本书,又何尝不是一种“工匠精神”呢。

 

现在我们提到“工匠精神”,联想到的要么是传统小农经济时代的能工巧匠,要么是工业化时代的高技能工人,乃至以一个寿司、一块豆腐的祖传手艺作为工匠精神之体现。但顾骏认为,寄托着助推中国整体国力大跃升的工匠和工匠精神,必须有高立意、大境界,必须超越单纯经济学视野,而聚焦于中国在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中的长远定位:新时代呼唤的工匠和工匠精神必须服务于从根本上改变刻写在苹果手机背后的“美国设计、中国组装”的局面,创新而不只是守成,想象而不只是经验,动脑而不只是动手,思想而不只是技能,才是中国当下乃至未来需要的大工匠。把书中的科研人员誉为“大工匠”,意在表达对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所急需的人才和仍然有待破题的创新体制建设之有限理解、无限期待。这些人懂理论、有技术、能思想、会管理,最重要的共同标志是拿出了得到行业认可的产品包括专利。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只会精工细作的匠人,也不是历史上只会坐而论道的书生,不是专为解决细节问题而生的“程序猿”,也不是有所发现但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而是将眼光瞄准人类未来,关注世界大格局,把握自己所在领域的大方向,探寻技术发展的新路径,并成功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产学研”全流程中融为一体,达到文理相通的新型科学家和工程师。所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能把对世界的想象变成现实的大工匠。

 

据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郭毅可介绍,中国人对英国人有刻板的印象,好像他们就知道赚钱,即所谓的“商业民族”。其实,英国人毕业后找工作,最好的学生未必去银行,主要还是在大学里。在大学任教,挣钱并不多,各国差不多都如此。但在英国,人们几乎已经形成共识:在大学里搞研究,不但好玩,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别人付钱我来玩的职业”。

 

郭毅可说,英国社会对大学的认识,同欧洲传统有关。在中世纪,艺术家、科学家等从事文化活动的人,得到贵族或教会资助,不用考虑作品或成果“赚不赚钱”的问题,而贵族对人类创造抱有尊重的态度,不以“稻粱谋”为念。因此,在英国,科学代表一种craft(手艺),科学家就是所谓的“工匠”,跟画家、作曲家、诗人、木工同属一类人。诗歌要写得漂亮,画面也要漂亮,科学家发现或制作好玩的东西,也要漂亮,爱因斯坦称自己的相对论方程式E=mc2“很漂亮”,就是这个道理。创新是人的本能,也是科学家和其他一切工匠或“手艺人”的本能。

 

而本文开头出现的上海大学的无人艇,其背后团队,正是这样一群“工匠”。在书中,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罗均以生动的笔法向读者介绍了这群“工匠”。

 

上海大学重点开发无人艇完全属于机缘凑巧: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对安保有特殊要求,当时学院谢少荣教授承接了世博会期间对黄浦江进行江底扫测的科研项目。

 

世博园区坐落在黄浦江两岸,需要确保河道不出现“蛙人”之类的安全隐患。说到安全,最可靠的是“封江”,但对于黄浦江这样运输繁忙的水道来说,会展期间长达半年的彻底封江,经济代价太大。采用有人驾驶的巡逻船,可以做到水面上方的监测,但对水下浑浊水域中的目标,辨析能力极低,更不用说排除水下安全隐患了。

 

上海大学提出的方案是采用体积有限、可以携带潜水器的扫测艇,用声呐探测水下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派遣水下机器人作相应处理。

 

世博会举办的一百八十四天中,上大的扫测艇每天穿梭在黄浦江中,为世博会举办期间的水下安保,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撑,为保障世博会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这也引起了上海海事局的注意。海事局的职责之一是对中国所有领海进行海图测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海图之重要犹如地图,没有精准的海图,巨轮寸步难行。然而测绘海图远比地图困难。中国有海岸线一万八千多公里,靠人工测量,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要利用海测船来测绘,又受安全航行深度所限,无法近岸测绘。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制成精确的岸线海图。

 

海图上有空白不只是航海界的技术问题,更具有国际政治的内涵。自古以来,南海岛礁就是中国领土,尽快把岛礁周围的数据精确测绘出来,实乃“国之大事”。既然其他方法都不行,那就只有发展无人测绘船,一旦成功,完成了岸线的精确测绘,一则可以填补国家空白,二则未来商机巨大。于是,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上海大学无人艇出海了。

 

在世界上,相比无人机,无人艇是“后起之秀”。在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也称得上“后起之秀”,不仅因为团队组建时间不长,还因为团队成员以年轻人居多。整个团队有三十多名教师,加上硕士、博士研究生,一共有一百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70后”,大部分是“80后”,有八个是“90后”。无人艇名为“精海号”,团队则自诩为“精海人”。“精海”既有精卫填海的意思,体现上海大学工匠矢志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情怀,也有精确执行海上作业的意思。面对集中了团队心血和智慧的无人艇,小伙子们爱心满满,戏称自己为“精海爸爸”。

 

好多人觉得机器人冷冰冰的,其实无人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物,人类的创新转化成了机器的灵性。随着机器人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家不知不觉地就把它当成孩子,慢慢融合在一起了。无人艇需要技术创新,这已属不易,而要从技术成功进一步实现工程应用,还有遥远距离需要克服。“精海爸爸”一年在海上考察的时间大概有六个月。船厂的人很感慨,说团队真不容易,虽然是硕士或博士,但干的是民工的活。工程师不是科学家,要在最贴近实际的状态下,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海上作业危险性大,各种情况不可预知,还要带着贵重仪器进行调试,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年轻的工程师们乐在其中,因为创新最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最能反映年轻人心态和情趣的是双体无人艇“小白”,模样呆萌可爱,几乎全由“90后”承担设计。“小白”正式立项是2015年6月,但必须在11月工博会上展出,这是极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小白”如期完成,团队全体后期人员包括设计和制作人员,都窝在船厂里。研发人员干着木模工的活,因为只有知道工艺,才能有更好的设计思路。团队齐心协力,终于赶在预定时间内让“小白”登上展台,驶入海洋……

 

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正是这些“大工匠”,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各个领域占得先机,让中国立于不败之地。“非大时代无以孕育大工匠,非大工匠无以催生大时代”,所以,顾骏表示,这本书的意旨所归不在于展示个人,不在于展示某个大学校园中的小群体,而在于力图为支撑起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大国身姿的无数中国大工匠树一组象征,立一尊群雕,谱一串音符。

美丽上海追梦人 | 点赞大工匠,劳模新模样
中国迎来第三次留学生“归国潮” 他们为何都选择回来?
老外看中国 | 拉法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高效且关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新征程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昨晚开幕
中国地铁开进美国?美民众即将体验中国速度
公开 透明 创新:从党的十九大看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新的征程|李跃旗代表:目标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持续向创新要动力
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新的征程 | 程向民代表: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集成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放大“四个强劲”成效
市场监管创新给企业“造梦空间”
海纳百川的襟怀 勇于创新的气魄
代表畅怀 | 徐爱蓉:在真情服务中涵养工匠精神
上海辞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徐庆凯逝世,长期负责《辞海》编纂
书讯 | 中信出版社新书《孤旅》上市
【特稿】夏瑞芳——中国第一出版商的CEO
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伊夫·博纳富瓦诗集《杜弗的动与静》出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新阅读】让记忆说话
2017维密大秀今晚在沪开演!“中国七仙女”登台,张靓颖献唱
100年前中国的玩具原来这么精致 你有过几个?
世纪文景策划新书《大人的日本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创新创业”考验大学教育的体制和质量
揭开中国太空探梦新蓝图
金庸《射雕》三部曲英译版被称中国版《指环王》,粉丝好奇九阴白骨掌怎么翻译
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劳模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第三届两化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上海优秀首席信息官颁奖典礼成功举行
新科院士专访 | 吴志强: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创新做规划
上海推进创新转型做大做强做优主业
德文版《租界》等五种图书获“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资助
科研创新总是从“不可能”中出现
迄今最全的梁漱溟书信整理《梁漱溟往来书信集》出版
2017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智慧工匠”揭晓——他们 用“匠心”为智慧上海绘就蓝图
《从大都到上都》出版:北大学者罗新徒步古道重新发现历史
《玫瑰的盛开与凋谢:冰心吴文藻合传》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