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获得感 美好新向往丨“这里的生活,一点不比宽宅阔院差”

2017-10-21信息快讯网

嵌入式服务站深入老城厢,消除居民生活烦恼,困难群众在这里“看得见未来”

 

满满获得感 美好新向往丨“这里的生活,一点不比宽宅阔院差”-信息快讯网

 

居民们在“邻家屋里厢”的小广场上晾晒衣物被褥。袁婧摄

 

党代表感言

 

上海南站长途客运有限公司检票组组长郑琦代表: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检票员,我对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感触很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这是一句特别朴实的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在客运站设了一个小小爱心箱,为出门在外临时急需小额钱款的旅客提供帮助。这些年来,爱心箱里的钱越来越多,有得到帮助回来还款的,更有无数路人的捐赠——你看,只要大家多为社会想一点,多为社会做一点,一件小小的实事就能积聚起人民群众浓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稳步推动社会诚信的进步。

 

■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康家弄,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一条再寻常不过的小弄堂。弄堂东头,隔着马路就是外滩区域最时尚的办公楼集群,都市剧《我的前半生》外景地;弄堂向西蜿蜒伸展,里面密布着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数百户原住民因缱绻难舍而在这里过着他们的“后半生”。

 

微凉的秋日清晨,走进这条狭窄弄堂,眼前点滴却叫人心生欢喜———装着防盗护栏的窗台下,排放着几盆挂着露水的小花;户外的小水斗刚刚被冲刷干净;就连散落在弄内的几辆自行车,也被整饬得锃亮……一切仿佛定格,只有左邻右舍彼此招呼提示着时间的流淌。

 

路人眼里的安宁美好,在心理学上有更精妙的表达:心理景致的投射。

 

一年前,这条小巷子建起一个集助浴、助餐、助洗、助医、休闲娱乐、小家电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邻家屋里厢”,全天候开放、全年无休。百姓无法在家中宽舒办成的事儿,到了这里能一并解决,还“附赠”居民间相互热络的惊喜。运营以来,“邻家屋里厢”已服务居民5万余人次。

 

居民心里的舒展,被放大成一条弄堂的气质。“现在这里的生活,一点不比那些宽宅阔院差。”站在“屋里厢”院落里,居民们指着抬头就能望见的摩天办公楼,“我们这里,能看得到未来。”

 

做饭再也不用看天色

 

83岁的陈翠莲阿婆,住康家弄57号。家里地方小,连个灶头都容不下,陈阿婆一家不得已将厨房搭建在自家住房对面的一块空地上。就在这间简陋的违搭厨房里,陈阿婆给家人烧了55年的晚饭,轮上刮风下雨,一人掌勺,还得有人在一旁挡风遮雨,护好火苗……拆违,意味着陈阿婆一家得断了炊火。

 

陈阿婆并非个案,康家弄所处的泛东街区域内多为二级以下旧里,在老城厢拆违及环境整治中,街道发现大多数居民的违建用于厨房或浴室,属于“因困致违”,拆违后其生活确实不便。

 

为此,街道推进拆违的同时,抓紧建设“邻家屋里厢”生活服务站点,针对个别拆违后确有困难的家庭,在“屋里厢”配备家庭式灶间,提供多个灶台、脱排油烟机、橱柜等,解决他们生活的刚需。

 

“屋里厢”的家庭式灶间,合理布局了四个独立灶台,每个灶台配套齐全,目前由特别困难的几户家庭使用。午饭前来此,各式备菜一字溜地在灶头排开,柴米味十足。

 

“现在做饭,不用看天色了。”陈阿婆每天都换着花样烧,香气四溢。烹煮结束,她也一定把灶间拾掇得干干净净。阿婆一家还专门挑了个精致的食盒,做好的菜肴分别装进不同层屉格,拎着出门喊一声“吃饭咯”,感觉特别有面子。

 

助浴空间接待2万人次居民

 

两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常常相约着一起来沐浴。这大概也是“屋里厢”才有的一道风景。

 

同住在康家弄的88岁曾凤英阿婆与90岁仇秀亲阿婆,二人家里都没有沐浴设施,而公共浴室通常不接待高龄老人。洗澡,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成了奢望。

 

“屋里厢”建成后,开设了五间家庭式卫生间和五间独立沐浴间,主要为高龄老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提供助洁助浴服务。同时,还设有公共洗衣房,配备六台洗衣机、两台烘干设备,供居民自助洗衣,并在院落里辟出晾晒场地,为孤老、高龄老人、残疾人提供洗涤衣被的便利。这对邻家老姐妹喜出望外。

 

据介绍,助浴服务是目前“屋里厢”最受欢迎的项目,累计已接待居民近2万人次。

 

“屋里厢”院落一角,还有一处“上海工匠”方明祥的家电维修站,方师傅维修技术好、价格公道,在居民中圈粉无数。如今,维修站还拓展出钟表、鞋类维修和应急用品出租。“屋里厢”的服务能级也在不断刷新———食品快检站提供居民自助的食品安全检测,为菜篮子保驾护航;公共厨房还开设食材营养课和点心培训课;傍晚,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儿童晚托服务和亲子活动场地;全科医生工作室、心理舒缓室等也先后入驻于此。

 

植入共享理念,创新多元服务

 

一边是老城厢亟待改善的环境综合面貌,另一边是居民实实在在的生活困难,难题怎么破解?“邻家屋里厢”的出现算得上是一种创新———它把每家每户所必须但不一定必备的现实功能“合并同类项”,提取出来统一归入全年无休的服务站点。这个站点不仅有丰富的生活服务,还植入了共享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诚这样解读。

 

作为街道的实事项目,“邻家屋里厢”的服务目前已辐射到中华、西姚两个居民区3000余户家庭,老城厢居民感受到了生活居住环境的优化,也尽享生活功能改善的获得感。

 

在管理运营上,“屋里厢”也逐渐开启了自循环:推行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制度,居民积累志愿服务换取所需要的生活服务;向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服务,也鼓励他们的子女来服务站做志愿者,或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最终,“屋里厢”将实现家庭自助、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会组织运作相结合。

纸片里的老上海风情
吴敏霞赴上海体院报到—— 期待完全不同的生活
董宁文:开卷楼里的“卧龙先生”
【阅读西方】《适度:平衡、快乐的瑞典生活艺术》
2017简单生活节10月4日至6日举行 不同音乐风格在三天中相互碰撞
旧“食”光里的味道!老上海人爱吃的单双档都在这里!
7亿一套的别墅是怎样的一种壕?哼,一点不羡慕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让舞蹈成为申城文艺生活打开新方式
视频|从这里,看到不一样的上海:《还看今朝•上海》国庆播出
用音乐与创意倡导简单生活 为期三天的2017上海简单生活节落幕
国际FUN|“歪果仁”眼里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
这样跟孩子聊“性” 一点也不尴尬
关于十九大,你关心的信息都在这里了
党代表点读报告丨杨荣代表谈教育理念变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新征程
盛会特稿丨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促进经济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
【文汇教育】文具新玩法,用手账留住生活中的“小确幸”
那些支撑起我们幸福生活的超级工程
为了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党的十九大看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上海弄堂里的小吃是真好吃 但排队排得我好辛苦
【新阅读·推荐】类型文学里的冷酷与温情
隐藏在魔都里的特色美食楼
当男孩的妈 就要“嗲”一点
梦想,从这里启航——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国革命原点
嗲 上海最好吃的小笼都在这里了 史上最全
如何保护好孩子的牙齿,干货全在这里
“就业全攻略”在这里!2018应届毕业生看过来
百年时尚摄影:图片里的20世纪,你偏爱哪段?
【领航新征程】百姓事百姓议,这里有家“19∶00议事厅 ”
朋友圈里的网红店炮制“秘辛”:几分噱头 几分套路
要多么辽阔的生活,才能交织出这丰富的影像 ——2017年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扫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