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众视野的简帛,唤醒千年历史

2017-10-24信息快讯网

 

进入大众视野的简帛,唤醒千年历史-信息快讯网

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是一堆薄薄的竹简;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学堂就有“九九乘法口诀表”启蒙教材;马王堆出土帛书上有图文并茂的彗星图和经脉书……穿过数千年历史隧道,在纸张发明之前,记录在竹木和缯帛上的信息成了古史研究的重要线索。最近,山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编的《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展现了“简帛时代”的灿烂文明画卷。

至少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中国人就将竹木制成的“简”“牍”和丝织品“帛”作为书写载体,尤以简、牍的使用最为广泛。20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和江南等地陆续发现大量战国至汉晋时期的简帛,它们既是珍贵文物,也可与传世文献对照印证历史。简牍帛书的发现,大大推动了人们对历史学、文献学和文字学等领域的认识。

《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涵盖了简帛的制作、书写与出土,以及简帛所记载的军事法律、社会生活、教育文化等内容,多为一手资料,汇集了简帛发掘与研究的成果。业界评价,这本书既是了解简牍文物、先秦至魏晋文史知识的全息读本,亦是“简帛学”走出象牙塔走向公众的尝试,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普及意义。

简帛记录了古代科技医学的进步,也彰显了民族智慧

简帛中有文字、图表、绘画等多种书写形式,更有古文、篆、隶、行、草等书体,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简帛中的文书、数术、医方、食谱、书信等,则可一窥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大众视野的简帛,唤醒千年历史-信息快讯网

比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简中发现的存世最早的实用算具《算表》,今年还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平生说,《算表》的先进之处在于它是十进制的,同样的十进制算表在欧洲直到15世纪才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古代的应用数学遥遥领先。从书中文献图片可见,公元前305年左右,利用这套《算表》能快速计算100以内的任意两个整数乘除。《算表》共有21支简,每支长43.5厘米,宽1.2厘米,其中4支上端有残缺。据考证,《算表》上每支简首部都有钻孔并穿线,每支简的钻孔上方有一行数字表示乘数,下方有19行数字用来运算。第20支简上整齐排列着20个钻孔,每个钻孔也都有丝线穿过,第20支简左侧有19列数字,右侧有一列数字表示乘数。这样一来,加上钻孔,整部《算表》就构成了21行21列的“数字表格”,钻孔和丝线用来定位需要计算的数字和拉动进行运算。

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教育发达。除了《算表》,湖南里耶出土的“九九表”简,则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获得的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距今已超过2200年。古代“九九表”的运算顺序跟现在刚好相反,从“九九八十一”往前运算。它的出土说明,早在秦朝,中国人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把它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计数中,这也是当时学堂算术的启蒙教材。

让学界惊喜的是,简帛还记录了中国古代科技、医学的进步。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绘有云、气、恒星、彗星等天文图像约250幅,并附有图像的名称、解释和占文;《导引图》则图示了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古代军事制度同样是简帛记录的重要内容,比如汉简《塞上烽火品约》一文中,针对敌人数量、进攻时间和方位的不同,对如何燃放烽火、升降预警信号标志作了详细规定。“若匈奴在下雨天入侵边塞,无法点燃烽火时,戍卒应立即派人奔跑、快马疾驰送达信息。”有文史专家解读认为,两千年前的中国,对于通过烽火燃放进行敌情预警,已经有了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制度。

让“养在深闺”的简帛真正活起来,走进公众视野

有学者指出,简牍帛书的发现,使中国史、语言文字、法律史等诸多领域研究有了突破和进展,但目前不少简帛还停留在学术的“象牙塔”中,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或因其文字难懂,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可喜的是,出版界、文博界、高校等做出了积极尝试。《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一书,正是最近在山东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简帛文化展的导读图录,该展览共展出从战国、秦、汉至三国、晋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850余件简牍帛书,将持续至明年3月。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全面展示近年来简帛研究最新成果的展陈互动,还是以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形式传播,都有助于简帛这类珍贵的不可再生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

 

 

进入大众视野的简帛,唤醒千年历史-信息快讯网

 

一旦简帛上的故事被更多人理解认知,遥不可及的文物就变得可亲可近。以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两件木牍为例,考古专家证实,其内容是战国时期士兵黑夫、惊兄弟两人写给家中同胞和母亲的信,叙述了他们从军到淮阳一带参加对楚作战,请求母亲与兄弟支援衣物和钱财。据悉,这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家信实物,其中蕴含着极重要的历史信息,学界推测,从黑夫和惊向家中要钱来看,秦国普通士兵可能没有军饷,日常花销和便衣需家中负担等,他们杀敌动力或来自战胜后的封爵奖赏等。

“简帛是纸张普及之前中国最主要的书写载体,在文明传承、民族创新、文化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也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多个维度。”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看来,未来学界的努力方向,正是使简帛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读者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曾镌刻的一个个醒目坐标。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