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留住外滩百年,留住城市人文底色

2017-11-01信息快讯网

 

用画笔留住外滩百年,留住城市人文底色-信息快讯网

方世聪《外滩交响》。(资料照片)

本报讯 (记者范昕) 黄浦江边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连同建筑群上空久久回响的钟声,共同记录着时代的烙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汇集上海艺术界80多位艺术家、百余幅外滩题材油画近作的“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昨天于刘海粟美术馆揭幕,用油画的形式定格外滩百年历史,留住城市的人文底色。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幅幅外滩题材油画,不是照片的翻版,不是建筑设计图的展示,而是渗透着艺术家对于城市、历史的感悟,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且看,有着多年留法经历的方世聪,以一幅带了些印象派意味的 《外滩交响》捕捉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只见他刻意选取了隔着黄浦江水的视角,且着意渲染出建筑群身披的金色霞光;擅长极简风格抽象绘画的丁设,此次带来的《灿》描绘外滩从中山路由南向北望去的经典场景,画面中有写实的轮廓,但更予人深刻印象的,是他那标志性的缠缠绕绕的线条,一种抽象的叙事;以人物画见长的姜建忠,并未表现外滩建筑,而是将画笔定格清末外滩打字间的工作人员,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外滩的历史感。

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外滩承载着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同样也记录着新中国成立后的沧海桑田,尤其是改革开放、浦东开发的新历程、新篇章。此次展览中的不少作品,让人们看到浦江两岸的建设成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时代风采。比如,今年年初延安东路外滩增加的那条中运量公交,被姜伟强画进了《71路中运量公交车》;申娟娟描绘的《浦江远眺》,透过凝重的历史建筑,浦江对岸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等建筑组成的崭新的天际线历历可见。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是上海的地标之一,充分体现了上海融合、创新的能力,更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外滩建筑丰富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重构外滩在当代语境中的特殊意义,久事集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学院等联合主办了此次油画展。今年9月初,画展组委会征集了上海老中青三代知名画家的200余幅作品。在陈琪、李向阳、黄阿忠、姜建忠、张安朴等评审委员的严格筛选下,最终103幅入选展览。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不仅包括夏葆元、魏景山、方世聪等艺术界前辈,丁设、朱刚、黄阿忠、姜建忠等中坚力量,也不乏一批成熟的中青年画家。题材涵盖中山路外滩的沿线风貌及外滩区域内的外白渡桥、天文台、上海解放纪念碑、半岛酒店、十六铺码头等建筑与场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从艺术角度重拾对外滩关注的作品,将成为见证外滩历史延续的一个篇章,也将成为弘扬上海城市性格、精神与文化的一次尝试。

未来,与外滩主题相关的文化研讨、公益讲座、公共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还将陆续举办,讲好外滩故事。此次展览只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展览结束之后,主办方之一、长期致力于外滩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性使用的久事集团将在外滩辟出一块地方作为常年展地,用公益性的方式,让更多市民走进外滩的老建筑,观赏艺术展的同时也欣赏建筑本身,以凸显外滩建筑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嗲!敦化2路菜场 就是地下美食届的"外滩18号"
沪外滩夜间打车乱象频生 连拦数车均"不打表"
北外滩现200米“彩虹步道” 想不想去走走?
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师方敬20余年资助260多位农村寒门学子———告别城市搬回渔村开启全新从教生活
【书人茶话】新诗百年回眸与瞻望
喜迎十九大 | 文化篇·弄潮:精品佳作 为拓展城市人文魅力“点睛”
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喜迎十九大 | 以大格局,对标著名全球城市
嘉定区百年老校普通小学家校互动平台延续18年
一线城市兴起“职业整理师” 日薪从千元至数万
上海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力争百年一遇降雨不内涝
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代表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闵行区“一床难求”的老牌养老机构改制了
时刻不忘初心 矢志永远奋斗:记忆 |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最新健康宜居城市排行出炉:三亚第一 上海第十五
中国六大一线城市对比,你认为谁的城建更胜一筹?
旧里新厅,百年老城厢有味道也有未来
百年时尚摄影:图片里的20世纪,你偏爱哪段?
上海坚持依法监管与科学、智慧监管相结合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织就有温度的食品安全监管网
年轻人都喜欢的城市,工资高,消费低,买房无压力
让作为“城市细胞”的小小居民区充满和谐关爱
初心如磐,近百年犹未老 使命在肩,一世纪正青春
百年教科书留存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重磅 | 未来生活在北外滩生活在虹口会是什么感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