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百年老校普通小学家校互动平台延续18年
■本报记者 张鹏
嘉定区普通小学三年级2班学生徐冉的妈妈是一位美术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兴趣,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她心头。同为学生家长的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教师王味之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了“如何保持孩子对绘画兴趣”讲座,他认为,孩子不应过早涉猎绘画技法,绘画时孩子对于生活的观察和联想,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徐冉妈妈的困惑一下得以解决。
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家长的力量不可小觑。在嘉定区普通小学,家长走进校园分享育儿理念,走上讲台分享专业知识,让这里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家长还邀请学生走进各自行业,领略各行各业的甜酸苦辣……延续了18年的家校互动平台不断完善,家长们体会到了学校的用心:既让家长知晓学校办学情况,又请家长参与学校课程拓展,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成长。
“家长沙龙”分享教育的烦恼和秘诀
每月最后一个周四的晚上,家长、教师、专家相聚在普通小学,在“家长沙龙”分享经验、共解困惑。沙龙先由家委会委员根据家长需求确定主题。探讨的话题非常广泛,既有关于家庭教育的学术性探讨,也有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具体指导,更有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
在校长张甦看来,这所百年公办小学家长资源丰富、生源结构多样,如何满足不同类型家庭教育需求,是摆在办学者面前的一道课题。普通小学的办法是,以家校互动平台为支点,撬动学校办学水准的提升。
张甦介绍,早在18年前,普通小学就开始了“家长沙龙”的探索和实践。沙龙为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创设了个别指导环境。2014年起,学校开始尝试运用新媒体开展班级层面的“网络家长沙龙”。一年后,学校又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合作,尝试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型“家长沙龙”。
普通小学德研部主任张静艳告诉记者,通过“家长沙龙”,一个个家庭内部的教育观念和步调逐渐一致,形成了互相信任、齐心协力的“家庭共同体”。
“职业微体验”让孩子接触各行各业
导弹发射的过程是怎样的?部队里的日常生活艰苦吗? ……普通小学40户家庭跟随二年级1班钱沐时同学的爸爸,走进部队开展职业体验。
发挥家长的职业特长,为学生创设条件,走进各行各业开展“职业微体验”,近距离了解职业分工,在普通小学已延续十余年。
就读一年级时,钱沐时平均一两个月就能走进一个“新鲜”行业———二(1)班有一位同学的妈妈开了一家多肉绿植店,便联手学校组织开展“动动手、迎春天”活动,大家亲身参与动手制作多肉盆景;一(5)班有一位同学的妈妈开了一家小画廊,她联合三位妈妈一起组织15户家庭到公园开展“童心绘秋景、亲子品秋韵”活动。
“微课程分享”让家长的故事影响一代人
普通小学学生家长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鲜明的职业特征、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广泛的特长爱好,学校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孩子们学习的边界一下子拓宽了。
徐岚静是一名社工,专门负责帮助残障人士,她时常能接触到感动人心、励志向上的故事。她把这些故事编辑整理成微课程《我们的成长路上》分享给全校学生。故事中提到一名患者家属,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家人20余年,看似平淡,却给人很深的触动。徐岚静以此为引子,启迪孩子们去学会感恩身边的人。“谁给予我们生命?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问题一出,一双双小手举起———“我想感谢爸爸妈妈”“我想感谢老师”“我想感谢身边的伙伴”……徐岚静说:“我们也要感谢自己,谢谢自己每天都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张甦对这堂课印象很深,她说,现在的孩子除了书本知识,还应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课堂也应变得更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