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配送,将艺术的柔光照在每个人身上

2017-11-16信息快讯网

“艺术天空”打造公益演出和专业导赏,越来越多市民从“走近”艺术到“走进”艺术

■本报记者 童薇菁

30个箱子、一辆皮卡、12名演员,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小八腊子流浪记》剧组,上周先后到访嘉定、松江、青浦、崇明等地的剧场和学校,给孩子们“变”出老上海的城厢景观和充满童趣的故事。上周,斯洛文尼亚皮亚佐拉奇五重奏乐团,把音乐会办进徐家汇东方商厦。本周,美国大提琴家纳撒尼尔·罗森大提琴奏鸣曲音乐会则将走进普陀区图书馆剧场。

本届艺术节“艺术天空”板块的46台94场演出全面覆盖本市16个区,深入市民的生活圈、工作圈,将艺术的美好变成可以感知的柔光,照在每个人身上。与此同时,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则通过演出前的40分钟,为观众做好聆听的准备。正如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评价,艺术让城市有了更生动的气质,浸润着一座城市的灵魂,于细微处,改变着每个人的精神气息。

高品质演出,有专业服务“保驾护航”

“艺术天空”是与艺术节主板演出相平行的大型演出单元。相比去年42台88场演出,今年“艺术天空”规模更大,46台94场演出预计可惠及观众50万人次。今年入选艺术节主板演出的名家名团中,有近六成同时参演“艺术天空”,囊括英国小提琴家查理·席姆、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舞蹈团、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等。虽然走的是免费和低票价的公益亲民路线,但演出的品质和水准丝毫不逊于主板演出。

从“天天演”到“艺术天空”,经过多年的努力,艺术节的公益演出板块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心目中“没有围墙的剧院”。不久前,“艺术天空12小时特别活动”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民谣女歌手坐在音乐厅前阶梯上,捧着吉他歌唱;大草坪上,来自上海爱乐乐团的乐手们带来民间小调《听见中国》;音乐厅里,十位国际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上演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贝多芬音乐盛会。整个艺术节期间,遍布上海各区的商场、学校、图书馆等场所也成了艺术家的舞台。

场景可以变化,但是对艺术的追求却始终如一。“艺术天空”公益演出的背后,有专业舞美和技术团队在“保驾护航”。舞台监督胡孟明给记者讲了一个细节,世界知名的芬兰赫尔辛基男声合唱团来到奉贤区政府会议中心剧场演出,开场前十分钟,他听合唱团领队说,按照专业剧场最佳效果要求,应该从两边观众入口进入,第一首歌边唱边走上舞台,暖场效果最好。胡孟明立刻指挥会议中心剧场将灯光和幕布在十分钟内按照专业要求调整完毕,让来自北欧的艺术家挑起了大拇指。

艺术教育,有准备地聆听鉴赏艺术

杨燕迪认为,有文化准备的聆听,才是对音乐真正的鉴赏;有明确期待的观剧,才是对演出真正的尊重。当艺术浸润生活的深度不断提高之后,更多市民则开始主动“升级”,从“走近”艺术到“走进”艺术,专业的导赏成为新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近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艺术教育”板块,会选择在部分节目开场前,邀请参演艺术家和观众进行40分钟的交流。

今年,作为交响合唱《启航》的创作者,龚天鹏向观众介绍了他的创作故事和经历。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团长理查德·佩隆、巡演经理胡安·包蒂斯塔和领舞孙佳勇,共同呈现了一场《魔笛》导赏,讲述如何将莫扎特的歌剧与贝嘉的编舞交织在一起。艺术节还首度招募“学生观剧团”,关于音乐、戏剧和舞台的讨论,在200多名大学生中热烈展开,而强大的导师阵容来自于各大院校的名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勇等纷纷加盟。

公益演出和名家导赏,悄悄地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人的气质。王福庆是艺术节的铁杆观众,他说,大师名团的免费演出给他带来许多快乐与憧憬,还自学起了口琴和乐理。这几年,50多岁的王福庆总是风雨无阻提前赶到演出现场,从受众变为参与者,和其他热心观众一起为演出做准备,并发动更多人走进现场。他说,艺术让他觉得“在精神上越来越富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