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考验大学教育的体制和质量

2017-11-22信息快讯网

陈宪

核心观点

教育体制改革关乎中国能否有自己的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中国人力资本和创业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或者说,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日前公布。笔者注意到,“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果显著”是其遴选条件之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经济面对的结构性矛盾和动力转换,以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和形成中长期增长动力,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全国上下的一致共识。中长期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在经济活动的投入要素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刻,有必要重新审视国家的战略重点和改革举措,以作出积极的正确应对。

高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重点在哪里?

创新驱动战略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来源的问题。在过去很长时间,创业创新的主体是移民。移民的国家或城市,是创业创新的国家或城市。近现代史上的美国和以色列,都是因为大规模移民,成就了它们成为创业创新的国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深圳,也因为大规模移民,使它在创业创新上颇有建树。今天和未来的创新创业,正在并将继续经历从主体外生型到主体内生型的转换,也正在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质量,尤其是大学教育的体制和质量。教育在中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出来。

由内生的创业创新人才持续不断地产生并创造原创性技术和新想法,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源泉。内生的创业创新人才将主要来自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环顾全球,今天这样的大学为数不多。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确实,斯坦福与斯坦福创建的产业园,是硅谷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作为创新创业后起之秀的波士顿和圣迭戈,尤其是它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卓越表现,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密不可分。在城市转型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对匹兹堡发展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的突出贡献。以色列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创业创新的国度,早期是移民的贡献,后来就主要是在硅溪 (沿地中海) 两头的特拉维夫大学和海法理工大学的事了。德国的柏林工业大学等也被认可为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现在是一种大学的类型。目前中国还没有公认的能够被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不过,也正因此,教育要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成为中长期增长动力的来源,还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空间。

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应是创新生态圈的标配

经验及相关研究均表明,创新创业成功的绝对数既与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有关,也与创新生态 (亦称“雨林”) 有关;创新创业成功的相对数 (概率) 只与创新生态有关。当创新生态为既定,主体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成功结果就会越多;当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为既定,创新生态就决定着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人群中风险偏好高、组织才能强、性格特质适合创新创业的人,是一个小众人群,近似于常数。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成功来说,生态是一个相对更加重要的因素。对于政府和社会来说,一定要将文章做在创新生态上。在一个好的创新生态中,人们的创新创业意愿会得到增强;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能够得到提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是创新生态圈的标配,二者共同决定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与创新生态圈良性互动,既提升创新生态的品质,又使自身担当起崇高的社会责任。

创新生态是一种崭新的创新范式。与此前的机械式、靶向式和精准式创新范式不同,这种范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如果将之前的创新范式比作目标明确的“市场”或“工厂”,那么,创新生态这种范式就是众多“物种”杂居,有可能产生新“物种”的“雨林”。在“雨林型”创新生态中,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就会在一定的概率 (一般都是小概率) 下产生。创新生态的质量就是由这个概率的高低体现出来的。一如上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对这个概率有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关乎中国能否有自己的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中国人力资本和创业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或者说,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新的征程|李跃旗代表:目标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持续向创新要动力
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新的征程 | 程向民代表: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集成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放大“四个强劲”成效
【文汇教育】华东师大的这些年轻人,如何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文汇教育】文具新玩法,用手账留住生活中的“小确幸”
【文汇教育】揭示“有限理性”下的经济学奥秘
市场监管创新给企业“造梦空间”
海纳百川的襟怀 勇于创新的气魄
无人艇参与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系上海大学“精海家族”两名成员
近期上海教育考试招生一览(2017年9月-12月)
大学生发明摘得大奖一滴血,能筛查16种早期癌症
构建孩子完满人格,情感教育不可少
儿科多元办医创新之路从滨江“童话城堡”走出来
习近平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
大医匠心,胸怀天下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建院60周年
用手机远程抓娃娃,这可能是掏空男友钱包的正确创业方式?
云南大学生宿舍做美食走红,校方叫停称违规使用明火
上海积极推广智能公厕 今后新公厕必须配建第三卫生间
独克宗:千年古城“涅槃重生”
杭州小学放大试卷题目后学生提分明显,教育部门将做相关研究
105名见习教师比拼基本功 考的是教育能力,更是育人初心
幼儿性教育4禁 家长要谨记
定制课堂邀约名师,大学课程也能DIY?
大学校歌,载民族精神之道
人工智能来了,教育该怎么办
营造“教育心流”,让孩子放下游戏
第三届两化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上海优秀首席信息官颁奖典礼成功举行
同济大学女教授首次向国际证明中医用药剂量的科学性
新科院士专访 | 吴志强: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创新做规划
上海推进创新转型做大做强做优主业
科研创新总是从“不可能”中出现
规范学术道德,从大学育人开始
语言学研究一定要有跨学科视野 一一一专访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王士元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上海:创新大戏精彩不断
2018年高校毕业生新增25万 就业创业形势严峻
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要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去创新创业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