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射雕》三部曲英译版被称中国版《指环王》,粉丝好奇九阴白骨掌怎么翻译
↑将于2018年2月出版的英文版《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英雄诞生》(图片来自亚马逊网站)
美国Quartzy网站11月17日发表题为《中国的“指环王”三部曲终于要翻译成英文了》的文章。作者厄科·黄和伊莎贝拉·斯蒂格称,金庸小说《射雕》三部曲的英译版将分12卷陆续出版。由伦敦的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签下的这套书,将于2018年2月出版第一卷,拟以“中国版指环王”的名号把“射雕”三部曲介绍给欧美读者。以下为文章摘要:
在中国作家金庸构想的古代世界里,身怀“轻功”的侠客们穿梭于林间,用“一阳指”来一招毙命。他们武功高强,忠勇双全,挑战专制君王和封建社会。
对许多武侠小说读者来说,这个世界并不陌生。在他们心中,笔名为金庸的路易斯·查(金庸原名为查良镛)是华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魅力非凡,不亚于英国作家J·R·R·托尔金的幻想世界。两位作家的作品在创意、广度和深度上不分伯仲。然而,由于语言的鸿沟,金庸在英语国家不太知名。现在,金庸最受欢迎的作品——《射雕》三部曲,在他93岁高龄之际,终于被翻译成了英文。这部小说首次出版可是在1957年。
↑2004年,金庸在成都(图片来自Quartzy网站)
金庸和托尔金作品主题相似:伸张正义,打造英雄。和托尔金幻想的霍比特人、精灵族和半兽人世界不同,金庸的世界源自中国历史,是一种历史情境“反转”小说,基于对史实的想象和再加工。“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背景设在公元1205年的南宋。北方女真人的金国和成吉思汗的蒙古持续进犯南宋汉人朝廷。故事围绕郭靖和杨康的父辈展开。俩人的父亲在艰难反抗金国的过程成为至交,并让郭靖和杨康成为拜把子兄弟。郭靖从小在成吉思汗的军队中长大,最终却选择抵抗蒙古人入侵。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金庸现象》的合作者刘建梅分析:“金庸大部分作品属于‘教育小说’,年轻的主角历经挫折和恋情的考验,逐渐成长为一位完美的英雄。他们不仅有能力惩恶扬善,拯救世界,还保有一些中国文化的特点,比如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世界观。”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东邪西毒》沿用了《射雕》三部曲的武侠世界
金庸小说人物有着繁复多彩的名字,他们在“江湖”中穿梭。中国读者熟悉的“江湖”一词,字面意思为“江和湖”,但其意蕴很难翻译成英文,因为它常用来表示和古代传统社会平行存在的社会环境,其法律和道德自成一派。“江湖”“和“武林”休戚相关,后者指代会武术的人组成的小社群。
金庸作品在华语世界非常流行,但是翻成英文实在太难了。
“金庸的语言非常丰富,为了营造类似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文风,他运用了大量古汉语散文、诗歌;大量的成语还有方言俗语。”波士顿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系的副教授彼得勒斯·刘介绍道。
↑金庸曾把自己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
英译版《射雕》三部曲将分12卷陆续推出。第一卷由郝玉青(即安娜·霍姆伍德)翻译,英文标题为《英雄诞生》。2012年,瑞典的郝玉青和金庸作品的英国代理人一起寻找出版商,准备以“中国版指环王”的名号把《射雕》三部曲推向欧美读者。来自伦敦的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签下这套书,定于2018年2月出版。“翻译《英雄诞生》耗时约一年半,”郝玉青说。“下一卷已由另一位译者着手翻译。”
郝玉青(Anna Holmwood)
郝玉青说,她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始于2006年在牛津大学攻读当代中国研究硕士期间。在翻译《射雕》之前,她曾与诸多知名中国作家有过合作,包括余华、迟子建等。2012年,她开始着手翻译《射雕》。起初只是翻译了一些片段,她用这些试译的内容与她所准备的关于金庸的材料,帮助一家英国的版权代理商向出版社推介这本书。正式翻译期间,郝玉青大部分时候住在杭州,在她看来,那是“回到古老的临安”。
目前,金庸小说的完整英译本仅三部,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雪山飞狐》英文平装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鹿鼎记》和《书剑恩仇录》英文精装版。相较于金庸小说在华人圈内的“阅读神话”,其英译本的数量显得单薄,这也是中国文学译入译出失衡的一个缩影。通常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武侠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比不上东亚文化圈,“侠”、“江湖”、“武功”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是英译的难点。这一次,西方的译者和读者会如何理解《武穆遗书》《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一阳指”等,令人充满期待。
郝玉青还表示,很多中国粉丝十分关心她会如何翻译小说里错综复杂的武功名称、招数和动作。网友讨论最多的还是各种武功招式和人物名号应该如何翻译。“打狗棒法”、“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碧海潮生曲”、“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这些意蕴无穷的词汇,真的能被完整地翻译和传达吗?
由于《射雕》英译本还未正式出版,郝玉青没有透露具体的译法。不过她说,大家都以为最难的部分是翻译那些武功招式的名称,但对她而言,“最困难的部分是如何让这些武功招数‘打’得流畅。”
郝玉青来自一个相当多元的家庭文化背景: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瑞典人,先生是中国台湾人,儿子说三门语言。她的母语是英文,自小又向母亲学瑞典语,牛津大学求学期间开始学中文,从事英语、瑞典和中文之间的翻译工作。
2005年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很快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回英国后便入学牛津攻读当代中国研究硕士。她曾多年从事中文图书版权经纪工作,金庸是她一直想引介到西方的作家。
对于金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郝玉青和她的合作伙伴比较乐观。她认为,“侠”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其实有联结,而且好故事没有国界,甚至,陌生感能带来新鲜感。她还透露,英国出版社已经买下“射雕三部曲”中其他两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的版权。
如今,金庸写就的人物和武功驰名华语世界。他于1948年从上海调往香港工作,定居至今。
↑1959年的初版《射雕英雄传》第一卷(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网站)
在香港的报社工作期间,他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并创办《明报》。该报业已成为香港本地大报。1981年,邓小平邀请金庸和他在内地的家人到北京,1984年,金庸小说开始在内地出版,并多次被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拍成电视剧,这也极大地提高了金庸的知名度。
↑1994年,改编自小说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在TVB电视台播出。(图片来自Quartzy网站)
如今,金庸的影响力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闪现。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开拓者、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金庸和武侠文学的忠实粉丝。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也被冠以“六脉神剑”之名,语出《天龙八部》,员工也都要给自己起一个武侠人物的外号,马云的外号“风清扬”即借用金庸小说人物的名字。
1972年,金庸封笔,自此深居简出,但是他的武侠文学仍旧影响着全世界。
↑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