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出版 以史实反击日本“虚构派”歪论

2017-12-12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许旸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大规模屠杀。但直至今日,日本“虚构派”对此依旧持否认态度。由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所著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昨天在上海首发并举办新书座谈会,这是首部全面系统地针对日本“虚构派”进行批驳的学术著作。

与会学者指出,该书史料丰富、论述严谨,对日本“虚构派”的言论展开分类梳理逐一批判,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填补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书中用史实反击日本“虚构派”歪曲事实的言行,也表明中国学界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的坚定立场。

以史料揭露“虚构派”的前后矛盾

根据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立场,学术界将能够客观公正研究的称为“肯定派”或“大屠杀派”,将矢口否认事实的称作“虚构派”。21世纪以来,日本“虚构派”不断推出歪曲篡改历史的“著作”。在程兆奇看来,“虚构派”的研究并无坚实的史料做基础。“‘虚构派’为了否认南京大屠杀,常常从史料中断章取义,或只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史料,而无视反证的史料,或对反证史料进行曲解。”如东中野修道在其《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 一书中论及日军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的性暴力时,选择了魏特琳在1938年发表的文章,因文中没有提及日军的强奸暴行,他就断然推断日军根本没有犯下相关的罪行,而事实上魏特琳日记中有多处记载了日军强奸暴行,他却视而不见。

针对“虚构派”的诸多无理检证,《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以史料说话,给予全面反驳,揭露了“虚构派”众多明显的编造、前后矛盾、不自然不合理之处。为此,在日本生活学习多年的程兆奇,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杨大庆评价:该书既有对重大史实的论证,也有对个别观点的批判,均建立在作者占有大量中日文原始资料和充分消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体现出严谨的史学逻辑思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构建学术对话平台是今后努力方向

座谈会上,东京审判时负责南京大屠杀案搜证的检察官裘劭恒之子裘寿一追忆道:“当年父亲和同事历经艰难找到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尚德义、伍长德,目击者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约翰·梅奇牧师等关键人物,最终检察官向法庭提供的证人、证词和其他证据材料堆起来,有一尺多高。这段历史,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回顾历史、总结教训、认清战争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的责任。”上海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说,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尽学者之力就是用文献证明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做经得起推敲的研究。他认为,构建学术对话平台,并注入人类文明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国际化,将是中日史学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起共同推出了“东京审判出版工程”,产生巨大反响,《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 正是这一工程最新成果。此前还出版了东京审判庭审记录、证据文献、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等大型文献及其附录索引,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国部分》中译本、“东京审判研究丛书”20余种,并建立了“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日本已故学者津田道夫曾阅读《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中的文章,并称:“作者通过全面网罗日本的公刊史料,以比较、考证来迫近真相的贤明的方法达致对事态的各个方面的解明,不能不说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13年来13次捐赠南京大屠杀史料
南京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全速期 从秦淮河坐船到鸡鸣寺景象有望重现
李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基层情况
红色元素:海派文化研究应有之义
世纪文景策划新书《大人的日本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杭州小学放大试卷题目后学生提分明显,教育部门将做相关研究
《吴昌硕全集》填补艺术史研究空白
华山医院正在建设国家脑疾病研究中心
日本明仁天皇将于后年4月30日退位
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没有达到减负效果,反倒产生系列副作用
“他见证故宫走向博物馆全部历程” 单士元专题展拉开“故宫古建守护者系列展览”序幕
《南京大屠杀档案》全球首发
输球背后的进步不应被忽视,虽然东亚杯中国女足0比1不敌日本队
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暴行 日本右翼五大谎言被戳穿
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独家V观】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敬献花圈 告慰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独家V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撞响和平钟
日本不能再接近战争 一一一访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
韩国人在日本就要坐“矮椅子”?
【书刊博览】江户时代日本人的浮世生活
做学术研究,有时像解数学方程
研究显示限制儿童使用电子设备时间非明智之举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明年1月召开十九届二中全会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张江“药谷”:夯实新药基础研究高地
张江“药谷”:夯实新药基础研究高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