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七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召开

2018-01-0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沈湫莎  首席记者 许琦敏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获悉,唯一授予外籍科学家的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上海推荐的候选人占据获奖公示名单的约三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中国科技走向世界,这一奖项的竞争日趋激烈。此次上海入选公示榜单的施扬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斯潘诺斯更是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于一身。研究实力“门当户对”,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合作伙伴的身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科技的全球影响力。


厚植人才优势,是上海在落实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中构筑自身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方面。在国际科技合作奖上所显示的竞争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正在“人才高原”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人才高峰”,加快建设全球性人才高地的决心与气度。


平等对话,“大师级”专家近悦远来


公示的本年度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奖七位得主中,美国莱斯大学力学教授保罗·斯潘诺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学终身教授施扬均由上海推荐。


施扬是国际知名表观遗传学家、甲基化动态调控领域的奠基人,他推动了我国表观遗传学科的建立,提纲挈领地绘制了中国表观遗传学发展的蓝图。而斯潘诺斯则在工程可靠性与随机力学领域拥有极高学术地位,他发表过259篇论文,影响因子为全球该领域平均引用水平的两倍。


事实上,透过近十年上海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者身份不难发现,来沪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重量级、大师级专家越来越多。尤其是2014年以来,获奖者中欧美发达国家院士人数显著增加:2006年到2013年,获得该奖项的外国专家仅一人是院士;2014年到2017年,则有六名来自发达国家的院士。


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就无法与国际学术大师平等对话。促成斯潘诺斯教授与同济大学合作的“牵线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杰说:“合作者的水平是映射自身的一面镜子,只有平等的学术交流,才能促成持续和高水平的合作。”当初,吸引斯潘诺斯教授来上海的,是同济大学开展的随机动力系统中的概率密度演化研究。而世界级化学泰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之所以愿意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签约,则是看中了该所在氟化学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这将为他下一个颠覆世界的化学梦想———“点击化学”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合作支持。


梧桐成荫,引凤来栖。不久前,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伯纳德·费林加和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获得我国永久居留身份证,成为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贝尔奖得主。


筑人才高峰,从“在上海”到“为上海”


令李杰印象深刻的是,30年前,他所在的学院一年才接待一两位外籍教授,而现在每周都要接待两三名。除了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对标国际顶尖科研机构,聚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营造科创超级“朋友圈”。


对标曾诞生过19位诺奖得主的丹麦波尔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李政道研究所聘请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担任所长。


该研究所将成立一个维尔切克量子研究中心,聚焦量子计算和寻找物质的新状态。李政道研究所资深教授季向东表示,国际顶尖学术大师是研究所的“旗帜”,他们将汇聚一流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吸引世界各地青年才俊来所深造。


引进一名人才,激活一个团队,开拓一片领域———成立仅一年多的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下属海席勒研究所,刚刚拿下国内心肌细胞销售的最大订单。继国际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德国科隆大学神经生理研究所所长于尔根·海席勒教授之后,研究所最近又揽得一员“大将”———德国吕贝克大学的于尔根·霍维尔德教授,他们正努力将海席勒研究所打造成世界干细胞领域资源和人才交汇的顶级平台。


经过多年布局,上海的人才“雷达”已遍布全球,天下英才正以各种形式为上海创新贡献智慧。顺应这种开放创新的趋势,上海科技奖励的指挥棒也将逐步从“在上海”向“为上海”转变。据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主任刘海峰透露,在市级科技奖励评选中,今后将进一步放宽条件,让越来越多外籍人士和身在海外、心系上海的科学家有机会参与评奖。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办法出台,评奖将实行提名制
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介绍文物,也介绍守护文物的普通人
阿根廷潜艇失联15天,18个国家地区联合搜救无果
纳西族东巴经手抄本入藏国家博物馆
人工智能,国家间下一个战略竞争焦点
阿拉伯国家联盟开会谴责美国
市委书记李强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并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召开全体会议应勇林念修讲话
看炫酷科技如何“译介”创世神话———“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先睹记
【科技文摘】《自然》2017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
【科技文摘】《自然》年度科学“大片”
“冬日清风”见证申城治污成效
厚植人才优势,有“流量”更需“引力”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丨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侯云德:“火山口”上的守护者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丨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扎根国防科研 不负强国初心
“沪产”国家科技奖比重首超20%
习近平向王泽山侯云德颁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科技奖营造“重质量轻数量”新风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中国科技正站在飞跃发展的新起点
未来,科技将让我们“生活”在美术馆
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今召开 | “场效应”提升申城科创能级
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今召开 | “场效应”提升申城科创能级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