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民满意度:90.9分
滨江绿道像是缘水而生的温度计,每天用往来人流“实测”城市气温。昨天,申城天气回暖,虹口滨江绿道立马变得热闹起来,午后太阳底下闲逛的市民多半脱去了厚厚的外套。住在长治路的王老先生说,中午带着孙子漫步滨江绿道已经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建成200公里绿道”是201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年初确定的目标数字超额完成了——去年上海最终建成224公里绿道。嵌在实事项目清单中的数字原本枯燥乏味,但当它们变作黄浦滨江、虹口北外滩、浦东东岸、闵行郊野公园的一段段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实事工程”变得可感可触;当绿道收容了乔木、萱草、光线和江风,行走其上仿佛可以触摸城市体温。
通过市民网上投票等多种形式测评的结果显示,201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民总体满意度为90.9分,创造近年新高。新建50条百姓健身步道、建成200公里绿道、开设4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等都是排名靠前的高分项目。
昨天,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多个高分项目,服务老人的、服务孩子的、全民共享的……它们归口不同部门,拥有不同形态,但都提供了足够的细节来解释自己的人气。
养老机构的“安心设计”
浅色床铺、木质隔断、清爽绿植,这是2017年年底投入运营的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市中心少见的超大型养老设施综合体,建筑面积近3700平方米,功能几乎覆盖城市老年人在各个养老阶段的养老需求:有提供长期养老服务的敬老院——那是人们熟悉的传统养老机构,有提供短期住养服务的长者照护之家——那是诞生于2014年的新型养老机构,还有日间照护中心、助餐点、护理站、康复站等等。护理人员和老人坐在床边闲谈,阳光透过窗户照到他们身上,自成一幅好风景。
中心五楼是一个特别的区域,工作人员介绍这处为失智老人设计的“9+1”空间,可以容纳九位长者居住,同时配备一处公共活动空间,用家庭式综合照护取代专业化机构照护。每位老人的居住空间是独立的,透气的木质隔断并不消减视觉空间,厚实的可推拉帘又能保护长者隐私。他们试图给老人和家属营造这样的感受:老去并不可怕,养老生活可以是美好的。
五楼墙面全是手绘,从田子坊到步高里,满满的都是老上海的气息。中心的委托运营方——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在沪上承接了多个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副院长崔凤介绍,福苑建设运营的机构都有福苑式的装修和服务风格,但每家机构的细节不同,社区为老服务设施讲究“在地性”,让老年人感受到熟悉的地域、社区和家庭环境,有利于安心养老。
新上海人的归属感
孩子是市政府实事项目关注的另一头。2014年,团市委牵头推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公益项目,由街镇举办暑托班,缓解职工家庭压力。由于切中社会需求,服务反响很好。第二年,暑托班项目进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到今年已经连续五年入选。
曾有新上海人家长告诉团市委副书记刘刚,在申城中心城区打拼生活,常常觉得没有归属感,但暑托班帮忙安置了孩子,给了做家长的很大安慰,让她变得安心。“五年来我们共办班1317个,2017年办班432个,共服务小学生12.3万人次,2017年服务5万人次。2017年暑托班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一是办班时间对暑假时段的全覆盖,二是办班点对全市所有街道、乡镇的全覆盖。”刘刚感慨,从来没有一个共青团项目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关注。
暑托班直接服务两代青少年,每40名左右小学生配有5名大学生志愿者、2名高中生志愿者,这是让大、中、小学生共同增长才干、收获成长的社会实践平台。2017年,全市有超过1万名大中学生志愿者参与暑托班运营服务,完成高中生志愿者服务学时24万学时。上海高中生从暑托班上收获了超过十六分之一的公益劳动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