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际人才库,让所需之才“快到碗里来”| 上海打造人才高地

2018-01-29信息快讯网

建国际人才库,让所需之才“快到碗里来”| 上海打造人才高地-信息快讯网

▲上海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人才支持和激励力度,更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图为去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位于长阳创谷的主题展区以一段“创客真人秀时空隧道”迎接观众。视觉中国

【导读】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哪个地方的创新生态好,人才就往哪里去。这几年,上海相继出台人才政策“20条”“30条”,成效明显,已形成人才高原,但还缺少人才高峰。上海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人才支持和激励力度,更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

“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两句话,充分展露出一座城市在迈向卓越时的坚毅决心和真诚姿态。报告也指出了上海打造人才高地的路径——我们要围绕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打造国际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我们要坚持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引才用才政策体系。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营造爱才惜才、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上海成就人才,人才铸就未来,我们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共同创造更为广阔、更加辉煌的光明前景。

人才是上海当好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的关键支撑,在全球城市竞争合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年“两会”期间,民盟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的集体提案。

提案指出,环顾四周,人才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上海的国际人才综合竞争力虽领先全国,但在“国际人才社会保障”等指数上优势并不明显,有些甚至还落后于国内其他省市。上海要打造人才高地,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的现象。

建国际人才库,让所需之才“快到碗里来”| 上海打造人才高地-信息快讯网

这份集体提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的“痛点”问题: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小肠梗阻”现象,各部门受政策约束过强,“点头不算摇头算”,人才政策放松与行政管理收紧形成矛盾;战略性领军人才缺乏,无法充分满足上海战略转型发展需要,也无法打造新的学科和产业高地;人才评价体系行政化明显,“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倾向依然明显;人才生活成本过高,尤其是住房和教育,成为重要制约瓶颈;创业平台、环境和金融支持不足,落后于深圳、江苏、北京、浙江等地。

为此,提案建议,要重新审视并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受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国际人才市场正经历重新洗牌,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出现人才外流的倾向。上海应该抓住这一战略机遇,跟踪全球创新人才流动趋势,优化海外人才引进的国别、学科、层次布局,面向若干科技创新强国,集中资源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国际引进工作。

其次,建议推动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和服务。完整的科研团队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基本保证,提案建议为海外学者招收研究生和科研助理提供“绿色通道”,帮助他们自主组建科研团队。生活成本高昂是制约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探索租售同权等房地产新政,给国际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同时完善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为国际创新、创业人才的子女提供更多优质教育的选择机会。

再者,建议优化人才评价体系,针对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来源、背景、专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培育国际人才评估、认定的第三方组织和机构,打造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的国际人才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则参照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国际人才评估结果,确定人才的接纳、聘任或晋升。在项目申请资格和学术待遇方面,实施普惠性政策,以能力而非资历为本,让本土和海外学者有平等竞争机会。对于刚开启自主研究的国际引进人才,建议推行类似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方案,聘请若干年后重新考核以确定是否续聘,提升国际引进人才的内在动力。

建国际人才库,让所需之才“快到碗里来”| 上海打造人才高地-信息快讯网

同时,建议完善人才创业环境。打造更多创业平台,尤其是加强对小微和初创企业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完善政府天使基金的获得途径和覆盖率,为成果转化提供更完备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为国际创业人才与企业、市场的供需对接创造条件。梳理目前已有的科技孵化器,让其真正发挥科技孵化作用。通过与校外或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或在上海设立全球性研究基地,打造开放的学术团队网络。

此外,建议建立国际人才库。在现有市科委“上海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打造覆盖多行业、开放共享的国际创新、创业人才信息平台和智库,体现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专业化、检索便捷化的平台特点。组织专门力量,编制《上海国际人才发展年度报告》,为政府决策和用人单位持续提供国际高层次人才的市场分析和趋势预测。

【会场声音】

关于人才,代表们这样说……

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光荣代表:

把服务放到离人才、离企业最近的地方

优化人才政策,激发市场活力,首先要上下联动,引入倒逼机制,真正深化“放管服”改革,使营商环境有实质性优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其次,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把服务放到离人才、离企业最近的地方,真正形成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引才用才政策体系;再次,制定政策,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市场活力,引入上海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杨菁代表:

要为国有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新一年政府工作安排的核心是变革和创新,关键是人才竞争。建议在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运用市场化方式,深化完善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国企核心管理团队激励力度,为国有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俞北华代表:

人才建设需要“点面结合”

扩大受益人才的覆盖面,加大对基础学科的人才政策扶持,做到人才建设点面结合,打造人才发展生态。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景平代表:

用“团租”房源把青年人才留在上海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提高对青年人才住房保障的供给能力,向高校院所提供更多“团租”房源,吸引青年优秀人才留在上海,为上海作出更多贡献。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42.9亿元,创世博会以来投资新高
吃货看过来!这56家上海黑珍珠餐厅,你吃过几家?
上海查处“大弯小转”违法行为7.3万余起
今年首批三项出入境新政推出,在沪工作外籍人才可兼职或自主创业
上海这项持续32年的活动今表彰,李强会见获奖者时这样说
新政!4月1日起,上海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三个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李强书记:希望文汇报用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报道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温哥华会议”落幕,国际社会嘘声一片
AI人才争夺战,中国已经入场
推动中国动漫游戏国际合作:CCG EXPO 2018海外项目合作推介会举行
“重新细分”胰腺癌患者分期,肿瘤医院研究成果有望改变国际胰腺癌分期系统
“品读北京”打造京味儿浓郁的书香盛宴
中国文联将建新文艺群体创作人才库 积极推进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工作
国际奥委会宣布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朝韩共同入场
人才培养要遵循规律
快讯|上海杂技团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小丑”奖
虹口推出“27条” 打造文化强区
“顶级午宴”的意义,在于打造共同命运
首位德国专家获赴华人才签证
市政协委员孔令丞:补齐薄弱点,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文汇时评·上海两会 | 建更好的信息平台支撑精细化管理
自带“人才流量”的区域如何锻造创新峰值
上海男篮惜败江苏
最寒冷的天“输送”最温暖的情 上海“红色文艺轻骑兵”在行动
大江东:上海大调研谋啥大事?改革开放再出发!
权威发布!新一届上海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简历
38万户上海居民首批实现 电水燃气“三单合一”
“剧透”平昌开幕式!路透社被国际奥委会取消开幕式报道资格
一场音乐会启幕人才工作?黄浦说:以文化为纽带增强归属感
逝者 |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去世,他打造了一个全球家具帝国
上海交大推出人才强校战略2.0版,从“有才必引”到“为我所用”
北外滩转型:虹口要打造国际航运商务区
大江东:错失机遇?“跳一跳”的魔都正冲顶国际最高
长风海洋世界打造“海洋城”惊喜派对 汪汪队首度亮相
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快速,人才培养怎么跟上?
汤沐海履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位驻节指挥家
习近平会见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共同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增强版
一套“全球应急救援服务体系”被世界点赞,上海互联网企业靠服务打造全球品牌
“中国书写”在古巴上架,哈瓦那国际书展刮起中国风
浦东将重点建设国际人才港,选址张江中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