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过在大年初一挤进淮海路的人群?
四幕春节场景温暖还原、百余个经典瞬间集中再现、近千件民间藏品系统展示。1月31日上午,“我们的春节”民俗民间藏品展在上海图书馆西门一楼展厅拉开帷幕,向观众亲切讲述属于我们的春节故事,也鲜明地勾勒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民生变化。展览现场涌动着温暖的城市记忆,观众们跟随或熟悉或陌生的一个个物件、一幕幕场景,看光阴重现。
本次展览由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收藏协会协办。展览选取曾在央视“春晚”上演唱并广为传唱的四首歌曲为引题,按照时间顺序,巧妙地将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展示。
第一部分由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引出,开宗明义地介绍了“春节”的由来等民俗知识。现场呈现的具有鲜明年代特色的购物票证,将许多中老年观众的思绪带回到物质条件较为局限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收音机等“家庭大件”,插卡游戏机、铁皮玩具等“童年玩伴”等一一登场,生动地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市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国更好发展的深切期盼。
第二部分由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上海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上海市民感受到的是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全方位的喜人变化,这些变化在春节里得到了直接的体现。该板块通过对骑车“拜年”场景的还原,引出“守岁”等与“春节”相关的传统年俗。大量年历片、生肖磁盘汇聚展台,散发出浓郁的“春节味道”;缤纷的年货礼品融入情境,反映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上海市民群众“过年”方式逐渐有了更多选择,“过年”内容有了更多亮点。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淮海路
第三部分由歌曲《好日子》引出,将观众的目光带入二十一世纪。这一时期,“压岁钱”的红包尺寸越来越大、年夜饭的菜单越来越丰盛,全家福、结婚照中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件展品都是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有力印证。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舒心,大家对春节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展区内循环播放的“春晚”经典小品成为一大亮点,观众可以入座小憩,一起重温那阖家团圆美好时刻。
第四部分由歌曲《我的中国梦》引出,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该展区以上海豫园灯会为背景,不但有欢快的节庆场景,还配备了一组在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照片,反映出新时代里人们喜庆春节、崇德向善、奋楫争先精神面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直在想以什么样的方式通俗而生动地展现这40年间的变化,最后确定了以春节为切入点。”本次展览策展人张伟平说,春节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思想、有仪式、有情结,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鲜明地折射出时代变迁。这些年,围绕着春节这一节庆,百姓从物质到精神都发生了转变,从中可以切实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本次展览还设置了“猜灯谜”、“做年历卡”等多项互动环节。同时,通过新媒体手段拓展展览内容,在部分展品后附有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7日结束。
编辑:李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由展览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