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

2018-01-31信息快讯网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将于3月中旬起停演,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大规模整体修缮。

在以天蟾逸夫舞台为中心的“13分钟步程圈”中,人民大舞台、共舞台、中国大戏院三个与天蟾并称沪上“四大京剧舞台”的剧场。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包括“四大京剧舞台”在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着“东方百老汇”之称上海曾涌现出多达百余家剧场如今,这些老剧场有的即将进行大修,有的在修缮进行时,有的已经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迎客,共同续写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如今,你踏入这些剧场舞台,或许正踩着父辈以及大师的脚印,而留下脚印的既有梅兰芳、程砚秋、袁世海等梨园名家,也有黄佐临、李健吾等剧作家,甚至有卓别林等来访的海外名流。

天蟾逸夫舞台

19岁的荀慧生从这里起步站稳脚跟

天蟾逸夫舞台原名天蟾舞台,始建于1925年。1916年,创始人许少卿离开彼时当红剧场丹桂第一台另立门户,取“月精蟾蜍折桂枝”之意为剧场命名,足以看出他的雄心。在这之后的百年间,天蟾与戏曲发展一同起起落落,见证了太多梨园珍贵瞬间。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当时,被称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白牡丹荀慧生,时年19岁,头一次来上海,登上的正是天蟾舞台。第一天,《花田错》;第二天,《贵妃醉酒》;第三天,《梅龙镇》。荀慧生的扮相俊艳,表演生动活泼,令上海观众大开眼界,一下子在上海剧坛走红。最终因“在上海有特殊号召力”,被天蟾舞台“依为台柱,坚留订约”。“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也是应天蟾舞台之约只身闯进上海,演出的《玉堂春》,被当时报纸评价为:“不即不离,如黄庭初拓,恰到好处。”从此走红上海滩。

共舞台

卓别林在这里看了京剧《火烧红莲寺》

定位为全国首家全感交互体验剧场,2013正式对外营业的ET聚场聚拢了不少带有试验性质的、难以归类的新兴剧目。而ET聚场的前身正是有着近90年历史的共舞台。

最初,共舞台是大世界游乐场的一部分。1918年,实业家黄楚九创办大世界游乐场,并在里面办了一个大京班。因为生意不错,1930年,黄楚九把大京班划出大世界,独立经营,命名为共舞台,取男女公演之意。为此还专门把大世界的门移至西藏南路、延安东路转角处。共舞台独立后上演的第一台戏是连台本戏《西游记》,场场爆满。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带着《摩登时代》的女主演,也是他的未婚妻宝莲·高黛环球旅行到达上海,好友梅兰芳特意带他去共舞台看了当时流行的京剧《火烧红莲寺》。他们进场时,戏正演到最精彩的“十四变”,卓别林对变幻无穷的舞台背景和热闹的武戏赞不绝口。

中国大戏院

孟小冬在这里作最后一次在沪演出

牛庄路上的中国大戏院兴建于1929年,1931年1月30日开业。据《上海通志》记载,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1930年2月5日开幕,1934年改名更新舞台,1944年更名中国大戏院。1947年,孟小冬在此作最后一次在沪演出。上世纪40年代中期,梅兰芳、程砚秋、袁世海、李少春、马连良、张君秋、李万春、言慧珠等京剧名家在此登台献艺,成为沪上京剧四大舞台之一。目前,大戏院正在进行最后的保护性修缮,将来的演出以音乐剧为主。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中国大戏院效果图

人民大舞台

上海现存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剧场

人民大舞台位于九江路663号。1909年落成开幕,是上海现存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剧场,也是海派京剧的发源地。1933年,大舞台拆建停业,重建后正门改在二马路(今九江路663号),请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仿照纽约最新式舞台建造。1934年9月重新开幕后,邀请梅兰芳、马连良两大剧团在此演出。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2011年5月2日,重建后的人民大舞台正式开业,可兼具话剧、歌剧、音乐剧,是目前国内设施、功能较齐全的全自动机械舞台之一。重新开张后不久,人民大舞台便好剧连台。莎士比亚名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人民大舞台多轮上演,场场叫好。

美琪大戏院

梅兰芳抗战胜利后在这里登台亮嗓

伫立在江宁路奉贤路路口的美琪大戏院本来打算取名“大华大戏院”,无奈这个名字当时已被其它剧场使用。戏院最终所定的“美琪”之名,是从市民中广泛征集而来的。1941年6月25日至30日,短短5天时间,2000余封应征信件从四面八方寄来。其中有7位“高人”不谋而合为戏院取名“美琪”。他们各有各的理:有人取的是“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之意;有人征引的是古代诗句中的“琪花瑶草”,寓意仙境之物;还有人考虑到的是“大华”的英文名Majestic恰可音译成“美琪”。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抗战期间,日本人几次三番逼梅兰芳前去演戏,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杜门谢客,息影舞台。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高兴得当天就剃掉唇髭。当年10月,他就登上美琪大戏院的舞台亮起嗓来。这一开口距离上一次登台已隔8年,梅兰芳已经52岁了,他与昆曲大师俞振飞同台演绎起昆曲《断桥》《游园惊梦》《思凡》等选段。

兰心大戏院

《文天祥》上演引发万人空巷的场面

中国第一座西式剧场,正是兰心大戏院。1930年,第三代兰心大戏院迁址今天所在的茂名南路。兰心大戏院早年主要供英侨的A.D.C.剧团 (又称爱美剧团) 演出。1907年11月,中国境内第一个话剧剧团春阳社在兰心大戏院把名剧 《黑奴吁天录》带到国内。上世纪40年代,兰心大戏院更见证着中国话剧的发展与成熟。

戏院还有一个图书室,就是在这里,朱端钧、黄佐临、李健吾等老一辈戏剧人都曾将西方戏剧改译成中国话剧剧本。

记忆 | 踩着卓别林和梅兰芳的脚印去剧场-信息快讯网

抗战期间,当上海成为一座“孤岛”,留守上海的话剧人发起了孤岛戏剧运动,在租界演出抗日救亡题材的戏剧,民族精神在这种富于现实性、战斗性、民众性的艺术形式中被点燃。其中,上海联艺剧社创排的话剧 《文天祥》在兰心大戏院上演时,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场面。1934年起,兰心大戏院成了“远东第一乐队”工部局乐队的常驻剧场,将交响乐这种音乐形式带进上海。

题图为曹刚、李宝华三联油画《工部局乐队》中的一联(局部),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被誉为“远东第一”的工部局乐队,常驻剧场便是兰心大戏院。 

编辑制作:王筱丽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