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遭遇3年来最严重污染
上海正在遭遇3年来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如果没有意外,将至少出现连续两个重污染天。专家预计,空气质量可能要到本周五后期才能好转,届时会有一股较强的冷空气彻底吹散盘踞在长三角区域的污染气团。
连续两天重度污染
自本周二凌晨2时起,上海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就一直维持在200以上,达到重度污染。截至记者发稿时,空气质量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24小时AQI指数接近230。可以说,如果没有重大意外,上海周三的空气污染达到重度污染是板上钉钉。
由于本周二上海已经是重度污染,加上周三,上海将由此出现了自2015年1月10日以来首个延续两天的重度污染过程。实际上,2016年和2017年整整两年间,上海每年最多只会出现2个重度污染天。
周三早晨6点半,上海将此前发布的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更新为黄色,而上海上一次发布重污染黄色预警是在2016年1月,距今也超过了2年。
根据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的预报,周三夜间,上海分段AQI为230到250;周四上午为210到230;下午略有好转,但依然保持在中度污染水平;周四夜间和周五,本市空气质量基本在200左右波动,一直到周五下午后才会随着强冷空气南下而有所改善。本周六(2月3日)的AQI,目前预报值是55到75,良。
外来污染叠加本地排放
对于本次污染过程的成因,气象和环保部门的解释是“受上游污染气团输送和本市小风天气的叠加影响”——也就是说,外来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双重作用,导致了AQI居高不下。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伏晴艳给记者复盘了这次污染过程:从1月28日开始,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污染物达到较高浓度,并随着28日南下的一股弱冷空向下游输送;到29日下午,这些北方地区的空气质量已逐步好转,而江浙沪皖则陷入污染。
由于这股南下冷空气势力不强,29日以来,长三角地区风力较小,天气静稳;在此局面下,上游依然有污染物输送,本地排放同时也无法有效扩散,于是相互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污染。
在由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一幅污染浓度分布图上记者看到,周三傍晚,我国除新疆北部之外的大部分地区,标志色都是代表空气质量优良的草绿和嫩黄,而从江苏南部、上海到浙江北部,包括安徽东部的一小块楔形区域,则涂抹着非常突兀的“污染红”。
伏晴艳说,研究表明,若没有北方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长三角不至于形成持久的重污染;但如果低估本地排放,那也很难解释为什么污染物在输送的过程中,其浓度为何会不降反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污染过程发生前,我国中东部地区刚遭遇了今冬最严重的一次雨雪天气,江苏、安徽多地连日暴雪,之后又有低至零下10℃的低温。有人认为,雨雪低温很可能使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长三角加大供暖力度,从而排放更多污染物。但目前,环境监测部门还不掌握具体数据,因此无法完全证实。
减排要拿出新思路
在这次重度污染过程到来前,上海今冬的空气质量令人满意——从去年11月1日到今年1月27日,上海日均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低4%,比此前三个冬天至少低30%。而在这次重度污染过程发生前,上海有连续5天的PM2.5浓度达到“优”。
可以说,上海空气质量整体的确出现明显改善,但仍会因偶然因素而在短时面临较大压力。
伏晴艳告诉记者,这次重度污染过程提醒人们,大气环境治理既要坚持区域联动协作,同时本地减排也丝毫不能放松。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十分有力度的减排措施,效果明显,但同时,留给传统领域的减排空间也越来越小。未来,如果要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就需要拿出新思路。研究显示,近几年,上海移动污染源(包括船舶、机动车等)的排放量有上升的趋势,对空气污染的贡献度正在提高。
责任编辑:孙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