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 | “大调研”垫实迈向卓越全球城市步伐
位于南京西路818号五楼的上海拓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申办工商注册及食品经营许可证时受挫。其经营场所的原商户撤离时未注销相关许可证,按现行规定,前户商家不注销,后续企业无法办证。在商户密布的南京西路,这类问题不在少数。结合大调研大走访,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对这类“痛点”进行专题梳理统计,在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参照市相关部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创新了审批流程———在企业已取得营业执照的前提下,不再核实同一场地上是否已办理过食品经营许可证,该模式将作为首创在全区推广。
全市“大调研、大走访”启动满月。一个月来,聚焦治理“难点”、民生“痛点”、政策“堵点”,全市上下、由点到面,一场规模空前、风尘仆仆、脚踏实地的大调研,垫实了一座超大城市迈向卓越的坚实步伐。
市委书记李强曾强调,要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了解社情民意、完善政策举措、解决实际问题,把全市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既要问需也要问计”,而这,恰恰是这份年度问卷中的核心考题。
结合“大调研”,很多基层将自身的实践、探索、感悟甚至困惑写进了“月度小结”。丰实的数据和精准的问题,将大调研的初衷映衬得尤为生动和丰满。
带着思想做好问题的梳理分析
来自基层的这些“月结报告”,对初期调研走访收集到的问题做了认真梳理和归纳,特别是那些调研中暴露出来的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相关部门正着手开展系统性分析,提炼出重点和关键,比如顶层协调机制的构建、信息化的运用等,实现了既不预设问题去调研,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分析归类问题,带着问题往下走。
浦东新区建立“大调研信息工作平台”一个月来,直接走访收集问题建议1900多条,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群众关心的前十大类热点问题,分类派单解决。根据浦东新区经济组织超过32万家、户籍家庭超过110万户等调研对象面广量大的情况,按照指标代表性、分类有效性,把家庭分成12类、企业20大类90小类、社会团队5大类12小类、个人身份14类进行细化,精准摸清需求。
数据支撑的科学大调研也在第一时间直指“弱项”:调研中问需较多,问计不够,信息平台中的问题与建议的比例约为10:1;调研走访轰轰烈烈,但对于培育本单位、本部门的特色亮点,往往站位不够高、成色还不足。
徐汇区在调研走访之初开发了“徐汇调研云”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群众“找茬”,提供“精准、主动、智能”服务。“调研云”对接已有的“政务服务云”“企业服务云”,整合区内各部门平台数据,形成问题采集、交办承办、转办落实、督办督查、结果反馈和回访评价的全流程管理,对各单位调研覆盖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进行科学评价,区内大调研全程“留痕可查”。
“云”“网”联结,让很多基层干部有了心得:“具体问题发现并不难,个案的推动解决也有办法,关键是系统设计要全覆盖,后台统计分析反馈要及时有效,通过大数据,让共性问题自己‘开口’,分析问题才能带有思想。”
带着智慧做好难题的统筹协调
“软的天花板”,这是大调研中来自基层的生动表述———指那些没有政策制度方面的硬约束,但需要多个部门或上下联动合力解决的难题。
随着调研深入,各类问题的有效处置成了各方关切。
“企业跨区迁移缘何这么难?”这是市经信工作党委和市经信委在大调研中聚焦问题并助力协调的一个痛点。首先,为了留住税收,各区在涉及大企业搬迁问题上设置了重重审批程序;其次,跨区迁移涉及的税务变更也比较繁复;如果公司不办理工商、税务变更,则涉及“跨区监管”,导致企业生产与监管分离,陷入“冷循环”。
结合考察外省市先进做法及各区实际发展诉求,市经信委给出协调建议:进一步简化企业搬迁税务登记流程;各区按照公开规范的标准服务好企业的正当生产经营活动,无前置审批、无时差对接,让企业在新的环境中尽快投产,稳定经营;对工商注册迁移存在紧迫需求的企业,借鉴外省市经验,启动应急协调机制予以突破解决。
而基层街镇也围绕“三个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拿出勇气,开拓思维,探索形成了一批有成效有特色的做法。
例如在静安区,区民政局研发出“社区分析工具”;临汾街道依托社区数据平台启动“民情日志”;区社建办让居民区干部唱“主角”,直接约请区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问题;区投资办、区商务委针对众创空间诉求,形成窗口前置服务模式;区房管局对于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优化了流程,帮助完成前期征询手续等。
带着热情做好制度的形成推广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都是办法。”“不要人家一开口,就说不合理、做不到。”……大调研就如同一颗种子,开拓的是广大干部队伍的视角和思路,也激发出他们扎根一线、主动作为,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的坚毅和决心。
调研中,很多领导干部积累了详尽的“工作日志”,生动地记录着有关调研的感悟、思考甚至困惑。这些以“第一人称”开头的“手札”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于百姓的深情,对于长效制度的思考。
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作调研时有一个习惯,凡是走过的地方,都会在地图上作标识。他在“手札”中这样记录:开门搞调研,不能一开始就带着预设问题去,不要人家一开口,就对人家的诉求做习惯性判断,说要求不合理、做不到。只有真正沉下身子,才能了解老百姓内心最原汁原味的想法,才能真正听到批评、建议,哪怕是“怨言”,这些才是有利于改进工作的逆耳忠言、金玉良言。
作为涵盖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等多项民生工作的大口党委,市建交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在大调研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对固有的思想观念冲击很大。”他在日志中这样记录:解放思想是开展调查研究的“总阀门”,“总阀门”打不开,许多事情就无从谈起。特别是体制机制创新,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标志,也是调查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市建交工作党委与城市安全运行和民生保障休戚相关,统筹协调的任务很重,更需要建立科学合理体制机制创新来助力。
“走,到现场去!”这是闵行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她说,大调研要有成效,能否解决问题是考验,要下到基层去,带着真情实意调研走访,深入到问题和矛盾的症结处,既要“问问题”也要“问办法”,会发现街边田头、厂区车间都有着大智慧。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