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利羊”原来是安乐死的!克隆动物是科学进步,更是对伦理的挑战
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每出现一项重大突破,如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 技术的诞生,以及合成生物学的问世,都会引出相关伦理话题。
“中中”和“华华”以特别的萌态与世人相见,也极大拓宽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其中讨论最热烈的是:既然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技术路线已经走通,那么克隆人是否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克隆人几乎是遭到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2005年3月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投票表决批准了联大法律委员会2005年2月通过的《联合国关于人类克隆宣言》,呼吁成员国禁止一切形式的人类克隆,包括克隆胚胎干细胞用于治疗性克隆研究。
当然,这只是一份宣言,不是全面禁止人类克隆的国际公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传达的信息是明确的:克隆人的做法违反人类尊严和保护人的生命原则,克隆人是不人道的,也不符合伦理。
在《联合国关于人类克隆宣言》表决通过之前的1998年1月12日,欧洲19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一项严格禁止克隆人的协议。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文件,是对《欧洲生物医学条约》的补充。这个条约禁止各签约国的研究机构或个人使用任何技术创造与一位活人或死人基因相似的人,否则予以重罚。
尽管对于《联合国关于人类克隆宣言》中国投了反对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支持克隆人,而是反对禁止克隆胚胎干细胞用于治疗性克隆研究。而且,即便允许进行治疗性克隆,在中国也有很多法律规定,对此进行规范和管理。
克隆人分多种层次和方式:一是研究性克隆,如克隆胚胎供研究,但胚胎发育不得超过14周;二是治疗性克隆,即克隆人的胚胎干细胞,用来治疗疾病;三是生殖性克隆,即公众俗称的克隆一个一模一样的人,就像“多利”羊与其提供的体细胞母羊一模一样。
中国反对生殖性克隆,在任何情况、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克隆人的试验,但允许治疗性克隆。2003年12月,中国发布《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明确规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允许开展胚胎干细胞和治疗性克隆研究,但要遵循规范。
例如,利用体外授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虽然克隆动物并未受到限制,但不同国家的态度并不相同,有些相对谨慎,有些较为开放和积极。
比如,欧盟偏于谨慎和保守,美国趋于大胆和开放。欧洲议会2015年9月高票通过禁止克隆农畜和销售克隆牲畜,而且,将这一限制措施扩展到所有牲畜、幼崽及其衍生产品,包括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其理由并非是发现了克隆动物食品对人类不安全的证据,而是发现克隆动物的后代比常规繁衍的动物有更多健康问题。
早在1999年3月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HUGO)就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HUGO理事会上,通过并发表了“HUGO伦理委员会关于克隆的声明”。这个声明主要针对人的克隆,包括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但也对动物克隆作了原则性伦理限制。
声明要求,动物克隆应该遵循与其他动物试验一样的有关动物福利的原则。克隆动物的目的应该明确规定,程序应该符合已建立的那些伦理审查机制。对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后果应该加以关注。
而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克隆动物对于动物自身并不安全。由于克隆动物违背了高级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的繁衍模式,会产生各种样的疾病,“多利”就是一个范本。
1996年7月5日出生的克隆羊“多利”因为有种种疾病和早衰,于2003年2月14日被实施安乐死。此后,欧美国家的动物克隆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而且,在“多利”去世之后,研究人员利用保存下来的“多利”的体细胞又克隆出四只绵羊,分别是黛比、丹尼斯、迪安娜和黛西,它们的基因与“多利”完全相同,也因此也与“多利”一样患有多种疾病(关节炎和快速衰老等),并且由于没有更多的科学价值,研究人员计划于今年对它们实施安乐死。
▲用“多利” 的体细胞克隆出来的“多利四羊组”, 患有和“多利” 相同的疾病, 研究人员拟于今年对它们实施安乐死。
1998年2月20日,法国的克隆牛“玛格丽特”刚出生不久就死亡,后来确认,“玛格丽特”之死与严重的基因缺陷有关。日本2001年克隆出了8头牛,但出生后不久就有4头死亡,因为它们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而不能抵御感染。中国2000年诞生的克隆羊“元元”在出生后不到两天死亡,也是因为有严重的遗传缺陷。
“多利”之父维尔穆特多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从克隆技术的本身来看,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克隆的效率没有实质性的改观,畸形率也居高不下。因此,他早已将研究重点从动物克隆转移到了人体细胞克隆,以获得干细胞。他向英国政府申请克隆人类胚胎的许可证,以便研究运动神经细胞的受损情况。该许可已于2005年2月8日颁发。
科学进步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克隆研究有争议,也有伦理限制,但是需要结合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科技政策来对待,核心原则是要让这一技术有利于人类和生物,而不是造成灾难。
责任编辑:李晨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