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马斯克的“猎鹰”?长征系列火箭开启“超级2018”
2月1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将北斗三号“一箭双星”的形式送入预定轨道。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透露,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5次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历史新高。
两型“金牌火箭”应对史上最高密度
在2018年35次火箭发射中,有“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分别有14次和6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接近全年发射次数的60%。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全年14次发射任务有10次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其中8次将是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执行发射任务。而对于长三甲系列火箭来说,高密度在后续几年里将会成为常态。“从2018年到202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执行40次发射任务,我们的任务非常饱满。”
同样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也将在2018年迎来最强考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丙火箭总指挥肖耘说:“今年,长二丙火箭预计将有6次发射任务,研制队伍将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场三线作战”。其中,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中法海洋卫星令人瞩目。
面对高密度发射的挑战,火箭研制队伍将之视为压力,更将之视为动力。根据规划,在2018年底前,北斗三号将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具备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而这18颗卫星将全部由长征三号甲系列来发射完成。
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研制团队创新提出了“去任务化”的管理就是方法。指实现火箭各个单机、系统和整箭的产品化、通用化、组批量生产;单级火箭、单发火箭完成总装后,可以灵活调整其承担的发射任务,只要卫星和火箭接口保持一致,针对具体任务调整软件即可满足发射任务需求。
新一代运载火箭蓄势再出发
作为支撑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也将于2018年迎来新的挑战。
作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货运专车,长征七号火箭在2017年成功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虽然在2018年没有发射任务,但是长征七号也将需要为未来繁重的任务做好准备。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火箭总指挥王小军介绍,研制团队今年将在前两次成功发射的基础上,创新方法,进一步提升火箭的产品可靠性,为未来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发射货运飞船做好充分的准备。
备受瞩目的长征五号也将在2018年迎来“复出”。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肩负着未来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重任。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宇航发射计划,长征五号将在2018年执行发射任务。未来,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将迎来批量生产阶段,为支撑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快响利箭”箭指商业航天新领域
作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的一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凭借发射准备时间短的优势,被誉为“快响利箭”。2018年,长征十一号火预箭计将执行发射欧比特卫星、吉林一号卫星等4次商业航天的发射任务。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十一号火箭总指挥杨毅强介绍,近年来随着科学试验卫星和商业卫星市场的蓬勃发展,“小体格”“快相应”的卫星发射需求越来越大,快速、灵活、高可靠的长十一火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科学试验卫星和商业卫星发射的首选。在今年1月19日长征十一号火箭“一箭六星”的发射就成功实现了首次“全商业”发射,成功将6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全年预计4次的发射任务,将是长十一火箭之前两年发射任务总和的两倍。”杨毅强说。对于一型新研火箭来说,全年4次的“高密度”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杨毅强介绍,在前期商业航天发射中,火箭研制团队与商业卫星研制团队合作,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流程应对商业航天市场的探索,逐步打通了商业发射的全流程。“未来火箭研制团队还将研制更大规模的商业型固体运载火箭,力争形成运载能力更大、发射成本更低、发射周期更短的能力”杨毅强说。
责任编辑:顾一琼、王嘉旖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