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

2018-02-26信息快讯网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对于有一定阅片量的影评人来说,很多大片是很难打动他们的。所以《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显得越发了不起。

《红海行动》实在是好,难得,而且我深信他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到来,这位导演挑战且做成了最难的事情之一——他把军人拍得让大多数优质影迷都动容了。

首先想夸的是张译,这真是中国电影演员中的大宝贝。看到是张译主演,心里就踏实了大半。在这个演员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表演艺术家的特质:丰富而克制。

除了顶尖帅哥的角色之外,张译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所有类型角色的尺度,无论是什么角色,他的表演都有种让人心安的韧劲,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会用力过猛,而且层次丰富,充满情感,为角色注入特殊的气质。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红海行动》呈现了细腻的温柔与让人亲近的顽强,时间却仿佛因为他的眼神而瞬间静止,观众的心因此而紧张,对角色命运的牵挂一次次顶到无法呼吸的程度。他身上的“平凡”气质瞬间拉近了完美军人和普通观众的距离,没有丝毫的骄傲,却又是整个团队绝对的灵魂。

整个影片由四场战斗组成,虽然全场突突突,却用极高技巧掌控着节奏,像一次精彩绝伦的鼓声演奏,模仿着世界万物,又激起多变的内心世界: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林超贤很聪明地用大量高速镜头(也就是慢动作),在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些喘息,甚至还有美的享受。机关枪突突了一阵之后,狙击手射出的一颗子弹既让人放心,又成为优美的小高潮。

尤其是最后一场抢项链,以为会是下一部电影的前奏,但并不是,而是买3送1的惊喜——这太难了:这场并不是绝对必须的戏份竟然构成了又一高潮,而且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用坦克和沙尘暴。营造了与之前战斗完全不同的视觉节奏和场面,从头到尾,没有疲惫。

影片靠一句“强者无敌”——让不同观影群体之间的隔阂突然就消失了,而了不起的电影最该做到的就是这个啊!观众与创作者的信念bang地一声,融为一体。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红海行动》中当然有很多残酷的战斗镜头,但林超贤(我第一次注意到他的英文名是“林但丁”)的强悍拍摄方式,完全依赖于极其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大量晃动镜头和中远景,使你并不会觉得这是过于戏剧性地“以展示暴力为骄傲”,说白了是大将之风,干净利落,不露声色。景别和镜头运动的方式能够直接决定观众的内心感受,他没有给任何一个军人过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特写。

展示暴力的方法论里主要有几个基本路数(我自己总结的):

1. “兰博”夸张法:别人死得越惨我就越牛逼。这种最让人觉得低能低级。

2. “血战钢锯岭”人神二分法:这个讲起来比较长,留着单写一篇。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3.“杀死比尔”邪典法:夸张的暴力处理中有一种优雅又黑色的恶趣味。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4.“野战排”反讽法:通过让观众陷入癫狂的痛苦产生对整个世界的恶心。

5.“低调叙述”自然法:用冷静、克制、真实的手法展现暴力,提防煽情、提防夸张的梦幻英雄主义,同时还有“温柔”的光辉。

《红海行动》是最后一种,尤其是在处理恐怖分子少年狙击手,我觉得他做到了温柔。第一枪,孩子的耳朵没了,然后他用一条军人的命,换来的一个血喷到墙上的镜头,并没有直接让我们看到少年被打死的面容。这个处理值得敬佩。同样,夏楠丈夫和孩子死于汽车炸弹,也只是一句台词交代,而我们也能够感到十足的悲伤。

用省略去替代暴露、超越暴露,是高招。咆哮帝,又名hero porn,慢走不送。很多人评论说:这片子不够燃。可能是您燃点太低了。这个影片或多或少让我联想到《刺杀本拉登》和《美国狙击手》,其中对于恐怖分子的残暴,以及对其中若干人的处理,并不是要尊重“坏人”,而是尊重观众。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如果细分四场战斗,你会发现每一场的节奏、环境、人物情绪、承担的叙事功能都截然不同,所以我没有一秒钟感到困倦,更重要的是,在由战斗场面组成的电影中,其中一个成功要素就是:创作者是否能让所有角色的命运都被观众牵挂。简而言之,你哪怕知道谁会死,都要眼看着他怎么死的才踏实。如何能让人牵挂角色命运?

1.把人物做好。

2.演员把角色演好。

8位军人深入150人的大后方作战,这是对导演的挑战,也是对他的犒赏:因为惨烈,所以悬念极其有效;因为只有8个人,所以每人的责任分工很明确,如果分好了区域,那做出来的视觉效果就丰富多彩,心理感受也节奏分明,一场戏也能分成几股线编织起来,犹如交响乐团的不同乐器。

这在后两场戏中尤为明显,狙击手小组犹如弦乐,观众将他们视为起死回生的灵药;张译代表英雄气概,女军人是情感和顽强,这一组是管乐,高亢嘹亮;还有一组是牺牲,犹如打击乐器。

从头到尾,海清的角色逐步建立,使得她险些被割喉又被救下来之后的哭泣是那么让人揪心,情感释放得好畅快。

除了夏楠外,编剧并没有把每个人物都交代得很清楚,吃糖的战士也只展示了一个侧面——我认为这是有意为之的,而不是写不出来。如果放在其他电影中,这肯定是很大的编剧弱点,但在《红海行动》中,你却只会觉得“强悍”,那就是由于林超贤的聚焦点如此集中,很多人物性格即使不需要背景交代,只看细节表情、语言行动,就已足够打动观众。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人物前史是为了让观众更加理解角色的行为,夏楠就是一个典型,而林导没有给任何战士单拎出来做展开,而是通过观众在紧盯人物的每分每秒,就逐渐理解了他们。

他文戏差吗?我不赞同。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做,扬长避短了。

在林超贤的把控下,没有一秒钟的失控和自大狂,更加没有说教和煽情——就连给临死的军人吃糖,这么接近于“煽情“的情节,也是在观众注视着他被打烂的半边脸的过程中完成,这种痛苦稀释了“煽情”的浓度,成功转向对于人物痛苦的感同身受。

很多国人厌恶模仿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以为 复制“兰博”也能轻易成功,这实在不是聪明的想法,因为好莱坞兰博的成功并不是基于角色力大无穷,而是别的东西。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像《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之类的表达。

《红海行动》,那些略去不表的镜头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信息快讯网

电影是把导演扒掉几层皮的创作,但成熟导演通常不会用苦肉计来宣传作品,林超贤也只是在微博上恳请电影院把灯泡调亮一些,而他用的心,吃的苦,在电影里已经一目了然。春节档如此残酷的厮杀中,他用票房温暖了很多学电影、做电影的同行的心,这么稳扎稳打、制作精良的影片,是有生存空间的,是值得投资并会有丰厚回报的。

期待中国电影会有更多振奋人心的主旋律作品吧!

文:尹珊珊(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影评人) 

制作编辑:许旸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视剧的注水“套路”正消耗观众的信任
中宣部等部委部署开展儿童“邪典”动漫游戏视频集中整治行动
又到一年返乡时|镜头下的上海春运
文化部开展网络表演市场整治行动,将封禁一批违法主播
《红海行动》:若想要和平,便应了解战争,这无关性别
《决胜》:影视圈“卧底”宋方金写了部抗战剧,请观众品鉴——智商是否在线
让《红海行动》告诉《甲午风云》,“撞沉吉野”的悲壮已成为“强者无敌”的浩荡
让《红海行动》告诉《甲午风云》:“撞沉吉野”的悲壮已成为“强者无敌”的浩荡
当妈必懂|越“禁止”越“好奇”,一味屏蔽电子产品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冬奥会 | 外媒质疑平昌:票都卖完了,可观众在哪儿?
春节长假15万观众走进申城美术馆,猜猜哪个展览最受欢迎
中国节日体系是对人类文化重大贡献
记忆丨《红海行动》里让中国人自豪的人民海军,当年是怎样成立的?
上海民乐团添彩“快乐春节” ,“海上生民乐”陶醉德国观众
春节特辑·记忆 | 春节,拉上爸爸和爷爷去看《红海行动》,“春晚”之后“春影”正成为新民俗
一年级开学先写“人” 启蒙教育“开笔破蒙”
岳美缇:写实又抒情,市井又典雅的《占花魁·受吐》,时常打动我自己
中纪委评《红海行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红海行动》登陆海外强势“打脸”唱衰论,外媒惊呼超级英雄要被特种兵小队逆袭了!
票房接近23亿!《红海行动》真实吗?来听幕后主创怎么说
《红海行动》不仅“燃”,更“真”:“我们带你们回家”是人民军队的一诺千金
《红海行动》有硬伤?我军狙击榴弹枪比银幕上的最帅狙击更牛
武大靖陪观众过元宵,一首歌还串起中国女排、邓亚萍、上海申花……
“谍战剧教父”综艺首秀《声临其境》,观众评价:“找到了柳云龙新的打开方式!”
镜头的变形“邂逅”女性的自信
恐怖片发展到今天,有些已经是对电影艺术的侮辱
硅谷开办全球首家幼儿AI学校,到底是教育先锋,还是对硅谷的讥讽?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文汇深呼吸 | “和稀泥”的明星导师不受欢迎的背后:综艺节目,能否回应观众的专业期待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