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修改GDP统计法!为了保住位置,赶超中国,莫迪真拼了!
据彭博社报道,印度政府2月15日称,为了反映经济变化,计划再次将衡量价格变化的基准年调整为2017-2018年,尽管数据学家们还在等待2015年修正版GDP统计方法的历史参照数据。
印度中央统计局曾在2015年2月宣布了新的GDP统计方法,以市场价格计算的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取代之前以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GDP,并将基准年从此前的2004年5月变为2011年12月,同时还启用了一套更高级的企业数据库。
那次修正旨在将税收和非正式部门经济纳入统计,同时也使经济增幅从之前的4.7%变成了6.9%,尽管整体经济规模略微缩水。
那么印度此次再次修改GDP统计法到底为了什么?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抗衡中国。
2月1日,印度财政部发布的2018年度(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预算案显示,财政支出较2017年度增加了10%,为24.4万亿卢比(约合2.4万亿元人民币),连续3年呈两位数增长,也正因此实现缩小财政赤字的目标将被延后。
莫迪政府此次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补贴,力争重回8%左右的经济增长。同时,此次还增加了国防费,目的正是抗衡在亚洲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中国。
印度财政部长贾伊特利表示:“我们正在坚定地向超过8%的增长率稳步前进。如今印度的经济规模排名全球第七,很快会上升到第五。”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莫迪正在寻求2019年竞选连任。
2014年5月上台执政的莫迪在2015年之前连续2年将财政支出增幅控制在7%~8%。不过自2016年度起政策重心转向了经济对策,连续两年提出了财政支出超过10%的预算。这就推迟了实现将财政赤字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压缩至3%的目标。
日本媒体称,显示出积极姿态的此次预算案给人以“撒钱”的印象。
而对于此次修改数据,外界也认为,其目的在于争取选民支持。莫迪最近称,印度政府过去一年内创造了700万个就业岗位,这也是他2014年竞选时的关键承诺之一。但这一说法遭到了政治对手的反击。
不过印度拼死修正GDP的做法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反响。近日,在美国某网站上,有位网友提问,印度今年的GDP总量相当于2004年中国的水平,但为什么印度达不到同期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
对此,一位印度的中国研究专家指出,印度的根本问题在于,中国的一些二线城市都比孟买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这也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的GDP高于印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达不到中国人在2004年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