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独特视角!孩子为讨回压岁钱状告父母,看心理学家如何解读

2018-03-02信息快讯网

最独特视角!孩子为讨回压岁钱状告父母,看心理学家如何解读-信息快讯网

近日,一则微博刷爆朋友圈:云南一女大学生小娟因父母离婚后不愿支付学费而将父母诉至法院,要求父母返还5.8万元压岁钱以缴纳大学学费。最终经调解,小娟父母同意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1500元,直至小娟大学毕业。

此案件一经报道,引起各方关注,舆论哗然。因为它戳中了多个痛点:“压岁钱”戳中了春节的痛点,子女状告父母戳中了亲子关系的痛点,父母离婚戳中了破碎家庭的痛点,大学学费戳中了贫困生的痛点……

法律专家表态——长辈赠与红包和小辈接受红包,是一种赠与和被赠与的行为,因此,压岁钱和红包都属于孩子获得的赠予财产,孩子可以选择自行保管,也可以交给父母保管。作为监护人,父母可以替未满18周岁的子女保管红包和压岁钱,也可以建立理财账户、为孩子购买商业保险,但不得自己处理没收。

教育专家表示——压岁钱是中国一直以来的春节习俗,寓意祈求保佑小孩平安健康成长,是父母、老人给小朋友的礼物,是一种传递亲情的方式,不要因为压岁钱的归属问题“撕裂了亲情”,因小失大。

社会学专家表态——社会需要的是“孝顺的儿女”和“开明的父母”。儿女孝顺了,根本不存在因为压岁钱对簿公堂的情况;父母开明了,也自然会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好压岁钱方面用尽良方。

父母们纷纷抱怨——红包本来就是我们大人之间人情交往的礼节和桥梁,孩子只是个传递者而已,压岁钱当然应该上交。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孩子为了压岁钱都能上法院起诉父母了?而且竟然还得到了法律支持?此种风气一起,我家的“熊孩子”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当家长的还不能干涉。10来岁的孩子手里拿着那么多钱,真让人担忧啊!

孩子们这回高兴了——过去这么多年,压岁钱都随着一句咒语“你还小,我们帮你收着”就消失不见了。钱是其他长辈给我自己的,凭什么上缴?类似的争论在家里面一直存在,谁也没说服对方。没想到通过这件事,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压岁钱,买零食、打游戏、泡网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每年平白多了几千上万块啊,真是想想就开心。

最独特视角!孩子为讨回压岁钱状告父母,看心理学家如何解读-信息快讯网

作为一个心理学者,对于压岁钱归属这件事,我却有着与上述观点截然不同的视角。

首先,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完全的法律案件和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在中国这种“先合情、后合理、再合法”的文化背景下,仅从法律上明确压岁钱的归属,并不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也不一定能在全社会推行。

其次,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亲情问题,拿亲情说事儿实质上是在掩盖压岁钱问题的本质,颇有“和稀泥”的嫌疑。孩子想争取压岁钱的使用和支配,不代表他们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这是伴随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和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自然要求。同样,父母在收缴压岁钱的时候,也并不是因为跟孩子之间没有亲情。

既然不是因为亲情而起的争端,那么妄图使用“亲情”来解决争端,或者使用“法律”来裁决争端,同样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所以,想看心潮澎湃的情感鸡汤文的朋友们,我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今天,我想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分析,为什么面对压岁钱的归属问题,父母与孩子在认知判断上会产生如此大的分歧?

最独特视角!孩子为讨回压岁钱状告父母,看心理学家如何解读-信息快讯网

起决定作用的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除了银行里的实际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现实的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着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

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苦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收入;把年终奖视为一种非常规的额外收益,放到“奖励”账户中;而把买体育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

面对不同心理账户里的钱,尽管数额相同,但是我们的消费心理却是截然不同的。

通常,使用“勤劳致富”账户里的钱,会比较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用这个账户里的钱买一件5000元的大衣,显然就是一件过于奢侈的事情。

对“奖励”账户里的钱,人们会抱着一种更为轻松地态度花掉,比如拿出一部分年终奖买下心仪已久的5000元大衣,作为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就是一件比较能接受的事情。

相比而言,“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里的钱是最不经用的,通常来去匆匆。比如您刚刚中了300万,一般不会全存到银行去吃利息,而是选择史无前例、豪情万丈地花掉一部分,类似于给自己换辆好车、回老家买套房、给贫困儿童捐点款、“借”给亲朋好友一些钱之类的,这就是心理账户在起作用。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心目中的确存在着一个个的“隐形账户”,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我们对其中的金钱分门别类地管理和预算,以不同的态度对待等值的钱财,并做出不同的决策行为。

从经济学和“理性人”的角度来看,2万元的工资、2万元的年终奖和2万块的中奖彩票并没有区别,可实际上,人们却对三者做出了不同的消费决策。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花多少钱,如何分配预算,如何管理收支,大体上总要在心中做一番平衡规划,这就是心理账户的估价过程。

与真实生活中的会计账户不同,心理账户的本质特征是“非替代性”,也就是不同账户的金钱不能完全替代,这使人们产生“此钱非彼钱”的认知错觉。当人们把一个账户里的钱花光了的时候,他们就不太可能再去动用其他账户里的资金,因为这样做打破了账户之间的独立和稳定性,会让人感到不安。

举个例子来说,你提前买了一张800元的音乐会门票,结果临出门的时候发现门票丢了,你愿意去现场再花800元钱买一张门票吗?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会。

相反,如果你没有提前买票,但是在临出门的时候发现钱包里的800元超市购物卡丢了,你还会继续去国家大剧院掏钱买票听音乐会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我们心里,音乐会门票800元和购物卡800元分处不同的心理账户,对我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在“享乐休闲”账户,既然丢了,再花钱就意味着超支,花1600元购买一张价值800元的音乐会门票,这让我们很难接受。而购物卡在“生活必需”账户,虽然丢了,但并不影响“享乐休闲”账户,我们仍可以继续花钱买票听音乐会。尽管实质上都是丢了价值800元的物品,却导致了我们完全不同的消费决定。

最独特视角!孩子为讨回压岁钱状告父母,看心理学家如何解读-信息快讯网

再回到压岁钱这个话题。

父母和孩子对压岁钱的巨大认知差异,恰恰是跟“心理账户”有关,同样,父母不愿意把压岁钱交给孩子支配,也跟“心理账户”有关。

通过对心理账户内隐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心理账户的开支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生活必需”账户,比如衣食住行等正常家庭消费都在其中;二是“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账户,比如用于买房买车、学习教育等方面的消费;三是“情感维系”账户,比如节日礼物、请客吃饭、随份子钱等;四是“享乐休闲”账户,比如旅游度假、看电影品美食等消费。

对中国人来说,情感维系和人情关系非常重要。所以,在春节的家族聚会上、朋友见面时,人们更愿意通过情感维系开支来推动社交发展,互相给对方孩子“压岁钱”,就成为一种人情走动的最佳方式,既充满温情,又能见到实惠,压岁钱的金额大小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在父母的心理账户中,自己给出去的压岁钱是在“情感维系”账户里支出的,所以别人给自己孩子的压岁钱,作为一种人情回馈,相应地就应该从孩子手中收回,重新回到“情感维系”账户里,以完成一种单一账户的收支平衡。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支配“压岁钱”是理所当然的。

相反,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不需要考虑生活开支和人情往来,收到的压岁钱大多会归到类似“年终奖”或“天上掉馅饼”这种性质的账户里(大致相当于父母的“享乐休闲”账户),所以,更愿意大手大脚地消费掉。

根据心理账户的不可替代性,父母们就会认为,如果把压岁钱交给孩子自己保管,就相当于是自己“情感维系”的账户金额无形中跑到了“享乐休闲”账户,而且消费的方式还不是他们希望的,比如孩子购买垃圾食品或很多玩具。当然,父母就会极力反对小孩子自己掌管压岁钱。

总之,父母和孩子的“压岁钱之争”,其本质是压岁钱被两代人放入了各不相同的心理账户,导致了不同的记账原则和消费方式。

解决纷争有妙招

家长要求管理压岁钱,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心理账户需要收支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理财能力的不放心。我的建议是,教会孩子建立自己的“心理小账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是:

1)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需求,与孩子一起商量着列出“储蓄”(存入银行、基本不动)、“教育”(学习用品、家教辅导等)、“示爱”(重要节日和家人生日的开支)、“娱乐”(购买玩具、小朋友之间的交际)等分账户,最好预先确定大致比例。

2)得到压岁钱之后,引导孩子按比例把压岁钱放入不同的账户中,并在未来一年中从对应的账户里开支。6岁以前可以请父母帮忙记账,6岁以后可以由孩子自己记账管理。

3)如果发生突发状况,或某个账户余额不足、需要从其他账户调用的时候,需要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决定。

4)年底的时候,带着孩子对全年的各项支出进行复盘,重新调整新的一年各分账户的入资比例。

账户分类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而不再是压岁钱的“经手人”,从而大大消弱孩子与父母因为压岁钱而产生的对抗情绪。在“被尊重”的情绪引导下,孩子们会对自己的压岁钱精打细算,逐渐转向“日常消费”型账户管理方式,而不是把压岁钱当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及时行乐地花掉。

其次,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账户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不可替代”,如果一个人在心理上事先把钱归入了不同的账户,一般就不会产生挪用的念头。这种特点可以帮助孩子们开拓自我控制能力,有意识地控制一些不当消费。

第三,由于每个心理账户的价值不同,父母的心理也会发生改变。过去,父母觉得大人之间的“情感维系”账户比孩子的“享乐休闲”账户重要,所以要保留对压岁钱的支配权。

但是,如果孩子可以做到把压岁钱合理规划,更多用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学习教育、向父母家人馈赠等方面,那么相信家长们都会认为孩子“懂事儿”会比自己的人情往来更重要,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极力反对由孩子来管理压岁钱了。

在我看来,压岁钱的归属和使用,根本就不是法律问题或教育问题,而是心理账户的分类问题。即使在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中,也免不了为了压岁钱发生一些争执和辩论。

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独立要求愈发高涨,身为父母,我们更是要未雨绸缪,利用压岁钱帮孩子从小建立“心理账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压岁钱的归属和使用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理财意识、管好自己的“小金库”,最终化戾气为祥和,变争执为关爱。

文:王明姬

编辑:郭超豪

*转载自姬心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大调研 | 物业面对建筑垃圾的心理活动:这堆多了,有问题!这堆少了,有问题!
大到对付渣男,小到搞定熊孩子,犯罪心理学教授现身说法!
春节特辑·记忆丨涨姿势!新年里的这杯酒,要让小孩子先喝
春节特辑·记忆丨涨姿势!新年里的这杯酒,要让小孩子先喝
养汪福利:家里养狗的孩子少生病,原因竟是……
泪目,两岁女儿年三十看望值勤父亲,他向孩子深情敬礼!
没想到祖先的启蒙读物唱出来这么好听!春节里跟孩子一起捧读这本《声律启蒙》吧
兵马俑“断指”,文物出访如何保安全
看,中国的火星探索者们在这里训练如何在火星生存!
父母“挪用”孩子5.8万元压岁钱被告上法庭!压岁钱到底归谁所有?
春节特辑·记忆丨电脑印刷已经如此发达,年画如何不朽?
习近平父母眼里最大的孝心
旧改完成、居民搬走后 老北站地区将如何延续城市记忆
冬奥会 | 别再抱怨了,不如学学韩国短道队如何游走灰色地带
全国压岁钱地图流出,莆田人均1.2万,广东50,网友戏称“遭小孩嫌弃,被大人追捧”
国网上海电力新推十项服务举措 本市低压用电户将“零费用”接电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出炉:中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课外补习“领跑全球”
心理学家说,这7个迹象说明你把孩子抚养得很好
学生模仿摆拍“唐朝仕女”陪你吃汤圆,看汉服设计师如何传播传统文化
82岁谷建芬为孩子13年写50首经典新学堂歌 写到49首时她的人生遭遇双重打击……
父母最悲哀的事: 替孩子扛住一切, 却让孩子扛住世界!
“推迟半小时上学”!这里的家长孩子很淡定
"小芈月"近照曝光 网友:看了好想生孩子
俄前双面间谍在英当街中毒,脱离间谍身份后该如何全身而退
“传统文化热”带火青少年诗词读本市场,鱼龙混杂如何挑选?专家建议:先读“老祖宗”传下来的诗词读本
沪郊乡村游,如何让市民感受过往岁月?
问卷调查显示:56.5%受访青年给父母生活费,还有哪些回馈父母的方式?
时尚 | 她是“中国风”设计中的一股清流!看中国瓷器如何“变身”奢华手包
别人家的儿砸!大四男生每天给父母做早餐,30天不重样!
父母最悲哀的事:替孩子扛住一切, 却让孩子扛住世界!
动人!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我永远都不会跟你谈孝顺父母的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