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后面是人——《籀园受赠书目汇编》读后
▲《籀园受赠书目汇编》 章亦倩编 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因在成都参加过一次民间读书会,结识礼阳兄,也就顺理成章地能经常拜读《温州读书报》。这精致的小报,除了文章的魅力,吸引我的还有报纸中缝密密麻麻的赠书书目。温州图书馆真是把功夫下到家了!她首先是图书馆,也是读书馆;她不仅入藏了许多珍贵的赠书,也安妥了众多赠者的心。读罢章亦倩君编的《籀园受赠书目汇编》(以下称《书目汇编》),更让人感到温州的温暖。
温州图书馆有一个深邃而具有文化质感的雅号——籀园。籀园之“籀”,来自“籀庼”之“籀”,所说“籀庼”,正是孙诒让的号。所谓“籀园”,正是温州文教界人士在民国初年为纪念孙诒让购得依绿园旧址而建立的籀公祠。今天的温州图书馆就肇始于1919年在此创立旧温属六县联立籀园图书馆。这样说来,温州图书馆一开始就坐落在一个坚实、巨大的文化基石上。图书馆是藏书(保管)的,图书馆人是管这些藏书的,他们管的方式一方面是小心谨慎地保护着,另一方面是兢兢业业为读者的借阅服务。图书馆里的藏书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经费拨款购入,另一就是接受社会捐赠。天下图书馆多了,怎么能保证那些大学者愿意把自己的私藏心甘情愿地捐给某个图书馆呢?这得看缘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图书馆中人是不是爱书、爱读者、爱书的作者、爱爱书的人。
《书目汇编》的隆重推出,把温州图书馆所包含着的“爱”集中浓缩在对捐赠者的纪念、感谢与尊重中。虽然,章编的主干内容就是些书籍目录,但其中包含着温州图书馆几代人接力般的呵护和工作。《书目汇编》在上编中收入1960年之前受赠的图书,多是线装古籍和一些铅印本。能看出来的是,当初温州图书馆接受捐赠的时候,当时的馆中主事者(或者工作人员)就已经恭敬而专业地造册、登记、备案,才使若干年后的后人章亦倩能缘此觅到当初捐赠的来龙去脉。
我们一面感佩温州图书馆人一代一代锲而不舍的珍本追寻,更唏嘘捐赠者与自己心爱之书的难舍与分别。我们看到,《蔘绥阁书目》收蔘绥阁主人黄绍箕善本之外的其余书籍之目录,共1148部;《浙江省旧温属联立籀园图书馆三十二年度捐赠图书目录》,以“捐赠者”、“书名”、“著者”、“册数”、“出版社”各项分类统计,涉及28位捐赠者(含单位),共计177册书籍。《永嘉敬乡楼黄氏寄存书目》,收黄溯初夫人沙氏1945年11月1日将敬乡楼余烬藏书38箱6446册并散佚四部寄存籀园图书馆,双方订立合同。馆方为此编缮书目。1947年,黄达权委托父执将寄存图书全部捐赠。《永嘉潘氏养心寄庐捐赠书籍目录》,收5637册,另有字画150幅(套);《永嘉梅氏劲风阁捐赠书籍目录》,收补充性捐入共2129册;《永嘉吕氏于园捐赠图书目录》,收275部5240册;《温州项淑贞先生赠书目录》,收书刊332册、图表33张;《项新先生捐赠书刊目录》,收241册;《王理孚捐赠温州市立图书馆书目》,收72种125册;《籀园图书馆特藏目录》,收137种;《收存玉海楼书目》,收玉海楼藏书共约22000册;《秋桐馆徐氏捐赠书目》,收121部1040册;《吴性慧赠书》,收1688册;另有《续编所收丛书一览》《接收保管朱铎民家藏文物清册》《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捐赠书目》各收若干册。
人总是会死的,文化又不能不传承,书的主人就只好抱着出嫁女儿的珍惜心态,给自己曾经的“爱物”寻一个好去处。捐赠者爱不释手,受赠者就加倍珍视。正如章亦倩在“后记”中所说的,下编收入1990年后温籍知名学者(家属)捐赠的书刊。而这一部分编目的完成编著者费了工夫。从数据整理的专业要求出发,再加分类、列序,最终清点、汇编。
文化的要义在于“化”。在这个作为人类文化活动抽象命义的“化”里,包含着太丰富的内涵,而“化”的最基本的需要就是“传承”,也预示着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的文化劳动。《书目汇编》中的一本本书籍,从书之作者的写作、刊刻、出版,再到买书人的购藏、展读,再到本人或者后人捐赠,这需要经过多少手续,需要熬过多长时间,需要多少人费多少心思。当这些捐赠的书籍列架于图书馆的时候,才再一次辗转在读者手里。当把这些捐赠的书一一编目、汇编且出版面世的时候,有心人首先能感到一种曾经珍藏的心血和不得不分别的无奈,也能体味到被万幸收藏于图书馆再流转到下一代读者手里的欣喜。书的后面是人——写书的、买书的、读书的、藏书的、捐书的、接受捐书的、造册编目的,等等。章亦倩君的“汇编”行为,牵扯着这么多的与书相关的人和事。她的“汇编”行为,激活了先前多少爱书人的“爱”,又有益于多少后来者的“读”!她更大的无私与奉献在于,这本近50万字的《书目汇编》,几乎隐没了她的辛苦与劳动,她好像只写了一篇几百字的《后记》,其他的好像都是别人的。
文:张学义
编辑制作:朱自奋
责任编辑:周怡倩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