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心声】钱锋: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工程科技人才基础

2018-03-19信息快讯网

【委员心声】钱锋: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工程科技人才基础-信息快讯网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工程教育快速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本专科工程专业学生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教授也提醒说,工程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比如对培养“工程师”重视程度仍不及“科学家”;高校工科专业与一些新兴产业存在脱节;较之那些在车间里摸爬滚打、脱颖而出的技术人才,工科大学生“不够接地气”。

过去几年的全国两会,钱锋持续关注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今年更是通过提案全面梳理问题,寻找对策。他希望高校的课程设置能更合理,工科教师“非工化”的问题能得到解决,高校和企业可以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共同体”,从而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工科教育要更跨界更交叉

高校工程专业设置过细、课程体系不健全,“重专业课、轻通识教育”的观念较普遍——这在钱锋院士看来是最需要补上的短板之一。出现这个状况,有其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从零到一’的高速增长阶段,传统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特别强调‘专业对口’。”

但如今,我国GDP已突破80万亿元,产业门类越来越齐全,对工科学生知识面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必须做出相应改变。钱锋打了一个比方:“工科教育应该像建造大楼,或许入口没有那么宽敞,但建筑内部必须留够空间。”

在他看来,如果要想拓宽工科学生的知识功底,工科教育就应更加突出跨界、交叉特色,也就是说,要在教育中打破学科领域界限,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和项目平台,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并使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考核方法等与之相匹配,包括建立“工科+”双学位、主辅修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钱锋说,目前炙手可热的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真正要落地,就必须与具体的应用领域和学科深度融合,也就是和工程科技对接,为此,高校工科课程的调整应该更灵活,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所需开辟新专业,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校企联动让学生“接地气”

让工科大学生更“接地气”、让“走出象牙塔”的工程师更适应产业需求,钱锋院士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校企联动,形成产学研融合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他回忆起自己当年求学时的情形: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就读期间曾前往工厂开展多轮实习。他认为,实习对工科学生的发展非常关键,“那时候,大学生毕业后是可以直接到工厂独立操作设备的,但现在,学生连操作车床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工科学生实习难的原因可以理解——企业对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可一旦接收学生,反倒还要承担可能引起的各种风险。钱锋说,面向高层次工科人才需求,应该建设一批集教育、实训、研发于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和基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应该探索形成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在学生实习方面,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引导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也要增强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钱锋一直支持在工科专业中打通本硕连读。他表示,部分发达国家,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长达一年时间。我们如果能将本硕环节打通,提高学时利用率,就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也有机会拥有一年的实习期。

让教师不再“从学校到学校”

优化工科教师结构、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意识,这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另一重要环节。钱锋认为,目前高校中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比较缺乏,绝大部分教师的工程实践止步于实验室模拟,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的成长背景单一,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高校和企业的人才流动渠道不够畅通,评价标准不尽一致,尽管“唯论文论英雄”已有所淡化,但论文依然是企业人才进入高校发展的一道门槛。另一方面,企业也不太愿意承担为高校培训教师工程能力的责任。

钱锋表示,国家应该制定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到高校任职的政策与制度,包括让企业专家到高校“短期上岗”,为其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创造条件;支持工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包括在企业中任职、开展博士后研究等,从而实质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水平。

作为在工程科技领域公认的强国,德国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频繁而高效——工科专业教师要想评教授,必须拥有企业实践经验,而企业也非常重视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钱锋说,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既是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

文:张懿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八大走向
履职内蒙古团,习近平面授发展良策
上海今年126个重大工程计划排定,重点聚焦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建保障
约谈饿了么、美团!交警总队:外卖企业发展再快,送餐也不能任性
“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布罗镇的邮递员》试水全版权开发
美育是一种刚需,艺术素养决定人才素质
正在直播 | 政协委员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有价!新年伊始各大城市抢人才,你的学历值多少钱?
【央视快评】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
会场声音 | 上海:努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正在直播 | 科技部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答记者问
科技部部长万钢:我国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
科技部部长万钢: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市场来
文化名人在两会 | 王建国委员建议,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同步开启具有国家档案意义的记录工程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引发关注:“杯水车薪”的人才与“如火如荼”的产业
人类告别胃癌是可行的!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怎么说……
天下英才,如何科学合理聚而用之?上海代表委员热议顶尖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
委员通道 | 苏权科:“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创造600多项专利
30万师生角逐科技创新大赛,74%高中生有课题,“幕后英雄”科技老师跟得上吗?
把AlphaGo装进手机不是梦?这对兄弟逆天了,双双中科大少年班出身,孵化国际首个智能芯片独角兽“寒武纪”,让世界感受中国科技的新力量
文化名家在两会 | 奚美娟谈文艺创作:以“在场感”留下最真实的时代故事
【委员心声】张英:城市大脑、人工智能要补上监管短板
重磅!今年高考教育部最新通知:全面取消中学奥赛、“省级优秀学生”、“科技类竞赛”等5项加分项目
这个刚发布的标识,象征着中国品牌发展的国家意志
恐怖片发展到今天,有些已经是对电影艺术的侮辱
大数据、金融科技、智能制造,还有化妆品……快来看看你的母校又开设了哪些独一无二的好专业
宝马集团加速核心业务转型 引领未来出行发展
携手科大讯飞,东风启辰领航车联网发展
巨人宿舍创业计划走出国门 硅谷斯坦福抢精英人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今召开 | “场效应”提升申城科创能级
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今召开 | “场效应”提升申城科创能级
中国"数字化装配"让百万飞机零件“环环相扣”,今天这个创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不拼重金拼环境,不拘一格降人才,上海实施12项国内科创人才引进新政
虹桥商务区成立“长三角国际商务人才服务中心”,打通外籍高校毕业生就业通道
让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走下神坛,科大讯飞专家告诉你不一样的答案
想当国际公务员,到联合国、世界银行工作吗?“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上昆《邯郸记》亮相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这已是该团第四部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从40减到8!教育部红头文件来了,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迎来大调整
风貌保护区架空线入地工程如何静音操作?纯手工挖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