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癌高危人群已被重新定义:不吸烟、女性成新高危人群,90%不吸烟得肺癌者有已知基因突变
在大多人的印象中,"老烟枪"是被公认为更容易得肺癌的高危人人群,然而,眼下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不吸烟的女性肺癌发病率也上升了。
昨天,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团队完成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在他的这一研究中,通过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社区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定义不吸烟、女性为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
在中国,肺癌的人群结构与外国并不太一样。在国外,肺癌的高发人群仍然是抽烟、高龄(55--70多岁)。而在中国,高危人群可能需要被重新定义。
据介绍,2013年8月~2014年8月,项目组在上海市闵行区的7个社区,以先期建立的肺癌高危人群库为基础,开展自然居住人群中肺癌高危人群的初筛研究。共筛查高危人群11332例,其中女性比例37%,不吸烟患者比例17%,平均年龄63.8岁。查出肺原发恶性肿瘤27例,患病率238/10万。其中81.48%是0-I期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平均年龄只有60岁。比较后发现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68/10万和358/10万 ;吸、不吸烟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9/10万和337/10万。
以往的经验提示肺癌的高危人群多以老年、男性、吸烟为主。但项目组的研究却发现:女性、不吸烟人群是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
项目组的社区肺癌筛查结果为后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大规模筛查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上海市社区居民及机关企事业人员的体检,大部分已经从以前的胸透或者胸片检查换成CT检查,并发现了大量早期肺癌患者。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70%以上是受益于肺癌筛查计划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仅2016年,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更是占到了早期肺癌的76.2%(433/568)。
出现这一现象究竟原因何在?有观点认为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升高可能与做饭习惯也就是厨房油烟有关。事实上,这群人的肺癌发病似乎跟厨房的油烟并没有关系。在过去一、二十年,厨房实际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过去,油烟已经小了很多。陈海泉教授认为,女性肺癌发病与油烟的关系,目前还无法确定。
陈海泉教授基于临床经验做出推断,在其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90%的不吸烟肺癌患者存在已知基因突变,但至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基因突变,最根本的源头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但环境因素不容忽视,如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等的接触。
那么如何预防肺癌?陈海泉教授认为,在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筛查。他指出,目前,上海市社区居民及机关企事业人员的体检,大部分已经从以前的胸透或者胸片检查换成CT检查,并发现了大量早期肺癌患者。
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年龄在55-77岁,每天1包、吸烟30年,或每天2包、吸烟15年,以及过去15年一直有吸烟或者戒烟不到15年的人群,陈海泉教授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而如果筛查出小的肺结节不要恐慌,也无需急着手术,可以先经过4-6个月密切随访再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有无恶化趋势,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降低良性开刀比例。
文:陈青
编辑:钱家跃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