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申城先锋 | “敬业+创新”守护申城地铁“神经系统”

2018-03-26信息快讯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申城先锋 | “敬业+创新”守护申城地铁“神经系统”-信息快讯网

陆鑫源(左一)为同事讲解技术问题。傅国林 摄

上海轨交客流今年已三次刷新历史纪录,正是陆鑫源及其维保团队日复一日投身信号检修,有效保障着世界最大规模轨交网络的安全运行——

“敬业+创新”守护申城地铁“神经系统”

【人物小传】陆鑫源,中共党员,“80后”,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设备管理部副经理。从事地铁行业工作十八年,始终投身信号检修工作,坚守一线岗位,同时广泛学习国内外专业知识,自主研发专业技术,实现了“从工人迈向技师”的转变。

大家对地铁维护保障人员有什么印象?是否以为这只是头戴着照明灯,拿着大号扳手和榔头,在地铁轨道上敲敲打打的工作?

“并不仅仅是这样,上海地铁维保公司有超过8000人的团队。”陆鑫源告诉记者,地铁列车被誉为在轨道上飞驰的“计算机”,他所在的通号分公司就管理着地铁的“神经”——信号系统。

就在上周五,上海地铁客流达到1235.5万人次,今年第三次创下历史新高。正是维保团队上下一起分工合作,才保障了全世界最大运营里程的上海地铁安全运行。

击退“网络幽灵”

在纯人工驾驶的时代,地铁列车运营间隔在20分钟到30分钟之间;有了信号系统以后,列车追踪距离可以缩短到90秒。如果前车发生问题停止运行,后车会自动减速,避免冲撞。

但是,事故仍然会发生。

2010年3月16日,陆鑫源在外面开会。突然间,抢修电话接踵而来。原来,2号线广兰路、徐泾东以及之间的二十几座车站,列车由于故障而全都“趴”在了半道上。

陆鑫源第一时间冲到控制中心。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原来当时2号线网络由于已工作了十多年,承受不了越来越大的接入容量,因此出现了网络故障。他立即通知技术人员,把备用主机全部关闭,以减少网络流量。大约一小时后,故障处理完毕。

他紧接着想到,如果不更新改造网络设施,网络故障还会像幽灵一样再次出现,很难避免。但是,工程项目的更新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当时上海世博会举办在即,如果不能妥善处置,那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瘫痪。

想到这里,他睡意全无,连夜赶写出一份对策预案。后来在世博会期间,信号系统虽然发生了20多次故障,但地铁方面每次都凭借这套预案妥善处置,确保世博会大客流安全出行。

痴迷于学习的人

喜欢看电影的陆鑫源记得《蜘蛛侠》里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对这句话稍作修改,借以描述地铁维保人员的工作性质,即“责任越大,(倒逼着)能力越大”。这些年来,陆鑫源先后完成20多项技术攻关,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0多篇,获得中国专利10项。然而,早在十八年前,当他从闸北职校毕业时,第一份活儿只是普通的信号工检修岗位。

由普通工人进阶专业技师,靠的是什么?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外方专家在机房里调试机器时,总是将显示器文字调到非常小,还经常找借口把我支开。既然这样,那我只能偷学了。”之后每晚的调试过程中,陆鑫源都随身带着一本本子,把“洋师傅”的每一步操作与设备相应的反应一一记录下来,从而反推出一些代码的含义。

通过“偷师学艺”,陆鑫源迅速理清了各种代码的含义,也明白了调试原理。久而久之,“洋师傅”被陆鑫源的专业态度感动了,双方在沟通调试过程中渐渐产生了合拍搭档的感觉。由于配合顺利,项目后期进度较前期几乎加快了一倍。

在同事孙杰眼中,陆鑫源就是一个痴迷于学习的人,只要是带电的设备,他都感兴趣,甚至有点钻牛角尖。“有一次他突然问我,你知道电蚊拍的电压是几伏?”孙杰说,“然后陆鑫源就得意地告诉我,最高有2500伏。”

智能平台保安全

时代在发展,技术需要革新。

地铁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靠的是各类闭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陆鑫源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他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采用最新技术分析方法,搭建起“城市级信号维护支持平台”。

通俗地讲,这个平台建成后好比有了预警雷达,可以准确检测关键设备的实时状态,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分析出设备的亚健康状态,做到提前预知、先期预防。同时,平台还具备“数据挖掘”功能,可以把数据的内容、时间、地点、列车情况等要素相互关联,寻找规律。

据介绍,这个平台目前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中尚属首创,即将在部分上海新建轨道交通线路上进行测试。未来,轨道交通维护体系将逐步从预防性维护,过渡至更先进的预知性维护。

“工作十八年,我有一个特别的感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上海地铁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现在运营里程已达到世界第一。到‘十三五’期末,上海地铁将形成800多公里的超大规模网络,给乘客出行带来极大方便。”在陆鑫源看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具备与责任相当的能力,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关系到每日上千万人次出行乘客的安全。”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唢呐吹出摇滚电音?这群年轻音乐人跨界创新的脑洞有点大!
杨晓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要减肥、皮肤差、感冒了,男朋友都叫你多喝热水?错了!水喝多了恐对人体的脑神经造成不良影响
天下英才,如何科学合理聚而用之?上海代表委员热议顶尖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
委员通道 | 苏权科:“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创造600多项专利
重磅!上海16区公布公办小学招生划片范围、公办初中入学方式,后天入学报名系统开通
30万师生角逐科技创新大赛,74%高中生有课题,“幕后英雄”科技老师跟得上吗?
新华社社评:奋进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威武!中国研发的智能无人码头!“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今天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无人驾驶的浦江线地铁来了,你也可以体验坐在“驾驶室”看风景的感觉
1235.5万人次!上海地铁连续三周创客流新高
加快建设全球性人才高峰 | 聚天下英才,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所为”
“中国版”原油期货今上市
“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涌现“新面孔”!比起赢得比赛,这6520家小微企业更希望赢得……
支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今启动
上海又出重磅人才新政,七大创新突破只为服务“高峰人才”
商务部长:去年中印贸易额844亿美元创新高
处理一幅图片却仅需0.03秒,中国成功研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准确率达世界先进水平
“走出上海,才发现发展空间这么广阔!”长三角一体化碰撞出更多科技创新火花
《神经元》审稿人惊叹!近年最完美论文:姑娘睫毛忽闪,大脑这样让她拨动你的心弦
造福人类!世界首例神经疾病基因敲入猪诞生可为人类试药、用于干细胞的临床前评价
神奇!从蚕丝中提取蚕丝蛋白研制出颅骨固定系统,将成人类大脑“保护神”
Apple设备可当交通卡乘地铁坐公交,公共出行移动支付大战日趋激烈
最新!上海16条地铁线首末班车时刻表,快来找找你经常坐的那条线
观点 | 推出一站式票务系统:公共交通卡应该可以直接链接主题乐园门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