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恼英美选民的“脸书丑闻”与中国无关?李彦宏一语道破此中“商机”
随着对脸书(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的调查逐渐深入,人们发现受其影响的可能不止2016年美国大选。
当地时间3月27日,英国剑桥分析公司前员工,同时也是这次数据泄露事件的爆料人克里斯托弗·韦利,在接受英国议会下院数字文化媒体和运动委员会调查时声称:“如果你研究(剑桥分析)公司怎么运作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公司根本不关心这些做法是否合法,而只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标。我可以说,如果没有我所认为的作弊(行为),那么‘脱欧’公投的结果很可能会截然不同。”
韦利提交的证据显示,属于脱欧宣传阵营的两家政治团体为了规避单一机构宣传资金不得超过700万英镑的规定,存在非法合谋的情况,他们不仅在同一地点办公、使用同一硬盘保存脱欧资料,还聘用同一家数字化营销公司AggregateIQ为其工作。据报道,AggregateIQ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包括为英国剑桥分析公司开发软件。其中名为“投票脱欧”的团体代表成员中,英国现任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赫然在列。
▲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
英美两国的选民这才意识到,他们的投票并非绝对的自由与公正,那些基于人们职业、性格与爱好而精准投放的广告新闻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决定,而这一切的背后很可能有来自政客的引导。
关于数据泄露的担忧一直存在,脸书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曾屡屡因此遭受诟病,而今这一问题大有燎原之势,巧合的是这把火在国内也烧了起来。
中国人愿用隐私换方便?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6日的会议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
在这个人人绷紧神经担心隐私泄露的敏感时刻,李彦宏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表示不愿意“被代表”。网络调查表明,84.96%的投票者不同意“中国用户愿用隐私换方便”的说法。
投票结果差异之悬殊,多多少少体现了多数人的态度,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是主动放弃自己的隐私,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当你在手机上下载应用程序,在使用之前往往会收到提示要求获取使用通讯录、摄像头、麦克风、地理位置等等的权限,而这些信息与APP的主要功能其实毫无关系。更有甚者,跳出上百页的用户使用须知,如此冗长的文本几乎没有人阅读,用户也就无从知晓这里面是否包括了会读取数据、泄露隐私的条款。如若选择不同意授权或者不同意用户须知,APP就无法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无奈选择同意。
更加令人细思恐极的,是那些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获取隐私的行为。
比如在朋友圈流行了一阵又一阵的性格测试、星座测试、新年签等H5链接,往往要求用户用自己的社交账号登录,还要提供生日、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用户眼中一个简单的性格测试,也许只是因为一时好玩,但是这些来历不明的链接却在不停地收集你的个人数据。
隐私不一定换来便利,还会带来经济损失
在脸书数据泄露门发生之前,另一件关于用户数据的事件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热议,那就是“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不少网友吐槽在网上买机票、订酒店时都遇到了新老客户不同价的遭遇。另一方面,手机型号也成了杀熟的指标之一,某些视频网站的年费,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定价竟然要比安卓手机用户高出一截。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采访中指出,平台根据大数据来杀熟,背后的技术来源是电商销售“千人千面”的技术,其源头在于平台根据搜集用户的个人资料、流量轨迹、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通过平台大数据模型建立用户画像,然后根据这个画像来给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相应定价。
讨论所涉及的互联网公司大多否认存在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但是近年来由于用户数据泄露导致公民经济损失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据央视评论,手机APP、朋友圈链接越权获取的用户信息,已经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之一,并由此衍生出规模庞大的“黑灰”产业链。
▲脸书在报纸上刊登的致歉公告 图 视觉中国
在以脸书、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的培养下,人们已经逐渐认可让渡部分隐私以换取便利和效率的逻辑,但是这些掌握着无数用户数据与个人隐私的大公司,如何保护数据,而不是利用数据作恶,要解决这一问题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