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不动真的会生锈吗?“小院士”对话大院士探索大脑奥秘
我们的开心,兴奋,焦虑,忧伤从何而来?我们的思考,欣赏,反驳,倾听因何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神经与脑的关系,各种猜想从未间断。今天下午,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杨雄里出现在众人眼前,普陀区近200位“小院士”和小学生没有任何预设地与院士对话,初探神秘脑科学!
作为“中国脑科学计划”的筹建者和推动者,杨雄里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人类大脑,无论是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广受争议的“换头术”,亦或是科幻电影里常见的“意念控制”,他都有所观察和思考。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记忆会变差?”“脑子不动真的会生锈吗?”“人的记忆能像财产一样被永久保存吗?”……
活动现场,普陀区的小学生和“小院士”们积极活跃,面对面与院士对话丝毫没有让孩子们胆怯,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不断涌出。“好奇与天马行空的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总是对探寻世界的真相充满热情!”针对这些问题,杨雄里一一进行了解答。
针对学生们提出关于上课思想不集中、不高兴做作业等问题,杨雄里援引自己幼时的例子,“我小时候上课很喜欢和同桌讲话,当时班主任把我调到班长旁边。她本来是个很好的学生,上课不讲话,没想到我坐在边上之后她跟着我一起讲话。”
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得在座学生哈哈大笑,也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杨雄里在活动中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例,为孩子讲自身“学”的故事,引导他们去养成一种“思”的习惯。从脑科学领域的各个细节出发引导孩子们的思维,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杨雄里还鼓励学生们多多探索未知的世界,“你每天都会发现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每天都在探索别人想知道的领域,多么有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中的“小院士”群体来自在上海第一个区级少年科学院。至今已有303名少年院士从学院顺利“毕业”。学员分为“少科院学校分院学员”“预备小院士”“少年院士”三个学生团体,经少科院培训并顺利“毕业”的学生会被授予“普陀少年科学院少年院士”称号,这是普陀区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最高荣誉。
同时,活动现场举行了科普广播剧的开播仪式,200位中小学生在现场进行科学广播剧的宣传带录制,每位积极发言孩子的发言的声音将有机会在广播节目中出现。
据悉,此前本市已经举办了十场《与院士对话》系列活动。这既是“小学生对话中国院士”节目的延续,也是《与院士对话》系列丛书之一的线下活动。
文:见习记者 李晨琰
图:见习记者 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怡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