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台北下雨了,一个小孩冒着雨,蹲在一个小水坑旁边盯着看,我也不知道他在看什么,可是却聚精会神。这时候远远的他的妈妈在远处有些生气的喊到“喂,你还在雨里愣着干嘛,快点过来!”。
如果这个小男孩只是在聚精会神的欣赏雨滴滴进水坑泛起的涟漪的话,那么这意味着很有可能以后他再也不会这么做了。他这一项审美的小趣味失去了。
早晨,跟朋友和她的孩子一起去海边散步,我们看到路边一种像麦穗一样的草,毛咋咋的。我和我的朋友本能的都说了一句“能吃吗?”,然后,我们俩又同时自嘲着说 “看,人类”。
这时,这个小男孩,把手中的草举到我们耳边并晃动着边说“听”,我们安静下来,耳边传来轻微的“沙沙”的枝叶摩擦的声音,美妙极了。
太久了,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孩子在成为一个学生前,首先是一个观察者和探索者,我们人类的审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只是这个能力在后来遗憾的消失了。这双锐利的眼睛,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是极为珍贵的,所以,我们教育体系的内核首先是发现、保留、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我们体系中,这个过程叫做“深度学习”。
【能打几分】
蒋勋在专访里还提到了另一个他自己的故事,他曾经在台湾一所大学教古典音乐赏析课,有一次蒋勋在课堂上给学生放巴赫的音乐。有一个学生听的泪流满面,当时,蒋勋真的很想立刻给他 100 分呀,可是他却不敢,因为这是教育规则不允许的,因为这个学生还没有经过考试。
我们每个人都在抱怨今天的教育体制,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辅助学生面对未来的挑战,可是我们却一次又一次本着“为孩子好的心"在不安全感的驱使下把他们带入了我们不喜欢的怪圈。
……
如果这些故事能稍稍牵起你心中的涟漪,你应该知道未来的教育中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科技极为深度且快速地渗透、重建我们的生活的时代,很多人面对未来、面对 AI 对人类某些智力领域的超越深感忧虑。每个人都想找到一副良药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仍然能够安然度日。
可是,再聪明的人今天都没有办法预言,现在看起来又风光又前沿的 AI 技术在 10 年后会不会也是相当的落伍。所以,坦白讲,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在今天,向孩子去灌输“未来的知识"。这一切需要孩子们用自己与生俱来的体验去学习。
编辑:沈湫莎
责编:樊丽萍
综合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和“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