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神奇胶囊,吞服一粒就能准确诊断小肠肿瘤等疾病?
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小肠
小肠是人体消化道最长的一部分,成年人全长平均5-7米,占胃肠道全长的75%。小肠的黏膜表面积逾胃肠道总面积的90%,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由于小肠走向迂回重叠,而且远离口腔和肛门,给小肠的检查带来很大的困难,是传统内窥镜检查无法到达的“盲区”。但是聪明的人类探索自身体内奥秘的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
神奇“胶囊”的发展史
1981年,以色列国防部的机械工程师听一位消化科医生聊起内窥镜对于全小肠直视检查的局限性后,率领以色列专家开始开展对无线内窥镜的研究。世界上首粒胶囊小肠镜于1999年问世,2001年获得FDA批准上市。胶囊式内镜被誉为消化内镜的一大革命。胶囊小肠镜使用于临床之后,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目前已成为首选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胶囊小肠镜的特点和优势
胶囊小肠镜大小就像一个微型的数码相机,受检者吞服后,就开始了在人体消化道的发现之旅。它自带光源,二代胶囊视角达156度,每秒拍摄两张图片,通过对人体无损伤的无线电波向体外发送信号,电池工作时间达12-15小时。
受检者腹部贴有8个贴片,即为接受胶囊发送信息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数据记录仪连接。胶囊吞服后,由食管,经过胃,到达小肠,受到小肠自身的蠕动和推送作用,到达结肠,最终排出体外。当胶囊完成了它的拍摄工作后,数据记录仪中接收的6万多张图片被下载到工作站,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完成读片和诊断工作。这就是整个胶囊小肠镜的检查过程。
与插管式内镜比较,胶囊小肠镜具有操作方便、无创、无交叉感染、容易耐受、无需镇静剂等优点。此外,拍摄的彩色图像清晰,通过一次检查为医师和患者提供全小肠直视图像,对小肠病变诊断率高,是小肠疾病筛查的理想方法。(作者均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医生)
>>>延伸阅读
问:哪些人适合做胶囊小肠镜检查?
答:主要有以下三类人群。
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虽然小肠出血只占消化道出血的5%~10%,但小肠出血病情隐匿,诊断极其困难,以往的检查方法诊断率低,很多患者的出血病因无法明确。我们曾诊治一例90岁老年患者,在行胶囊小肠镜检查前,不明原因贫血20余年,加重伴有黑便1年余。患者在近一年中因重度贫血,每周输血1-2单位,输血总量1年中达60余单位。后来院做了胶囊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多发毛细血管扩张症,经药物治疗,目前血红蛋白维持于80g/L,未再输血。
对于疑似小肠出血的患者,胶囊小肠镜诊断率38%-83%,是目前诊断率最高的检查方法,被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为一线检查。
2.疑似小肠克罗恩病患者
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广泛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见于小肠-回盲部-结肠,其中小肠约占30%-40%,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普遍上升趋势。胶囊小肠镜可用于小肠克罗恩病的初次诊断、监控疾病的复发、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评估药物、手术治疗疗效。它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率优于小肠钡灌、CT小肠重建、MRI小肠重建、结肠镜逆行回肠检查。诊断敏感度可达90%。
3.疑似小肠肿瘤患者
小肠肿瘤较为少见,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但2/3的小肠肿瘤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症状隐匿,确诊时往往已属晚期。通过胶囊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肿瘤性病灶,结合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检查对病灶进行活检,可以使小肠肿瘤得到早期确诊,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经过医院胶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的小肠肿瘤包括间质瘤、小肠原发性腺癌、小肠转移性肿瘤、淋巴瘤、脂肪瘤、错构瘤等。
除了上述疾病,对于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腹痛、腹泻等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胶囊小肠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问:哪些人不能做胶囊小肠镜检查?
答:虽然胶囊小肠镜在检查小肠疾病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做这项检查。
1.绝对禁忌症
胶囊在消化道超过2周未排出体外称为胶囊滞留。如果胶囊长期滞留人体,不排除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胶囊,因此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不能做这项检查。
2.相对禁忌症
(1) 已知或怀疑消化道梗阻、狭窄及瘘管形成;
(2) 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
(3) 吞咽障碍者;
(4) 孕妇。
问:还有其它“胶囊”吗?
答:随着胶囊小肠镜检查的问世,食管胶囊、胶囊胃镜、结肠胶囊镜也相继产生,与传统的胃肠镜检查相辅相成,给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临床医学带来了飞跃,也给小肠疾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福音。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从事胶囊式微型诊疗系统的开发研究工作,从而推动胶囊内镜向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发展。期待未来的胶囊内镜会实现体外操控、对病灶进行活检、治疗等一系列功能,开辟消化道疾病诊治的崭新领域。
文:丁伟群 蒋蔚茹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