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看病告别“断头路”,市十医院医生破解就医“痛点”打造骨科“一扇门”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到医院看病,有时要在多个科室、多位专家、多个楼层来回奔波,苦不堪言。有没有可能打破这个就医“痛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市十医院)骨科虹桥院区正在探索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力图让患者跑“一扇门”,解决一揽子问题,让治疗获得延续,而不再走上“断头路”。自今年3月这“一扇门”正式开启以来,已有一批患者获益于这种诊疗新流程。
科室越来越多,病人越跑越累
“如果没有这个模式,我这病可能要拖到动手术的地步。”48岁的徐先生对记者说。数月前,他感觉腰痛、下肢痛,疼痛令他睡不好、吃不好,已影响正常生活。医生告诉他,这种疼痛还不需要手术,建议先试试康复理疗或中医推拿。
这个“好消息”却让老徐犯难,“跑上跑下,实在没本事……”老徐的想法在颈腰疼痛患者里很普遍。市十医院骨科主任贺石生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例,他说,脊柱、关节等引起的问题往往与骨科、疼痛科、康复科、中医科等都有关系,但由于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出现了大家“各管自己一段”的弊端,患者在各个科室间来回奔波,科室越来越多,病人却越跑越累。
病人的“体力”“精力”不如正常人,家庭支持体系不强的部分病人为此就放弃了治疗,选择拖着、扛着病,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可以吃药的拖成了得手术。
相比之下,老徐是幸运的。前不久在十院骨科虹桥院区,他享受了“一扇门”的服务:医生为他制定了康复理疗与药物综合治疗方案,他不用在疼痛科、康复科、骨科来回跑,医生围着他跑。治疗十天不到,他的疼痛缓解,康复出院。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大势所趋
医生还告诉记者,由于分科太细,会导致患者走上治疗的“断头路”,比如做完手术,不知去哪里做适合的康复训练;康复中遇到疼痛问题,也没有合适的医生及时跟进,这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而临床上,相应的患者需求又不在少数。目前,颈腰疼已成为大型医院门诊排名前三的疾病,患者治疗需求很大。
“颈腰疼痛是当下困扰不少人的疾病,青少年由于使用电脑、手机等长期保持坐姿,导致脊柱处于不良姿势;中老年随着年龄增长脊柱关节退变也会引发颈腰疼痛。”市十医院骨科虹桥院区副主任顾昕称,庞大的疾病群体下,人们对颈腰疼的治疗认知很不足,由于该病表现多样,治疗涉及多学科,很多患者会“找错门”,没有获得最适合的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脊柱疾病领域的大势所趋。“把相关科室的力量集中起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顾昕分析多学科的优势。
这也是市十医院这群骨科医生希望探索“一扇门”模式的缘起。
“一扇门”的理想在新医院落地
老徐体验的“一扇门”服务由一个名为颈腰痛综合诊疗中心提供,这是市十医院骨科虹桥院区里新成立的科室,今年3月投入运营。
市十医院脊柱微创中心长期致力于脊柱疾病的诊治工作探索,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康复指导等方面取得不少突破。这为多学科综合诊治提供了学科技术与理论保障。
不过,“一扇门”要落地造福患者,并不容易。贺石生坦言,考虑医院学科间的协调、固有装修与设施格局等,这个想法在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实现有难度。
新医院的“后发优势”在这里体现出来。由市十医院与永慈康复医院联合打造的市十医院骨科虹桥院区投入运营,“一扇门”的理念最终在这里落地。
“以往多学科治疗是学科之间合作,颈腰痛综合诊疗中心则形成一个新科室,打破了学科间的围墙,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脊柱外科、疼痛科、康复科出身的医师真正走到一起,以患者的病情为中心,进行充分判断和分析,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形成微创手术、疼痛治疗、康复综合性的复合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贺石生称,希望不断努力完善服务内容,力图在这“一扇门”里,医生围着病人转,病人在这里解决一揽子问题,不再辛苦地折返跑或“跑错门”。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