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撤,撤了这里就是医疗空白点”,汶川大地震救灾医生与学生共话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2008年,王坚(右二)与上海医疗队员出发入川,参与地震医疗救援
“我们不能撤,撤了这里就成了医疗空白点。”当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感染科主任许洁回忆在汶川大地震灾区被困30天的往事时,很容易激起医者忆起那段医学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今年5月12日正值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曾参与这场地震救援的医务人员回到校园,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更与年轻医学生探讨:你要当一个怎样的医生?
特殊医患情:北川坚强女孩与“上海老爹”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袭击四川汶川县及其周边许多地区。几乎在第一时间,各地集结了大量医务人员赶赴灾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陈尔真是其中之一,他是最早奔赴四川救援的上海医生之一,被安排在华西医院。当时,最重的伤员、全国的重症医学专家都集中在那里。
“我分管的病人中有一个女孩名叫秀秀,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多个小时后救出来的,在野战医院截肢,由于术后发生了并发症,被转移到了华西。”陈尔真说起这段往事,如昨日般清晰。
▲“上海老爹”陈尔真回忆与北川坚强女孩的特殊父女情
这是他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原因之一,她的病情很糟。转到华西后,秀秀经历着严重的感染,面临再次截肢的可能。
保命,还是保腿?这个问题捶打着陈尔真的内心。“她只有15岁,比我的女儿才小1岁,如果再度截肢,即便我们把她救活了,她将来怎么办?!”陈尔真与同僚日日夜夜讨论,不断调整女孩的治疗方案,希望能够不要再截肢。
尽管当时秀秀气管插管了,大部分时候意识也不清醒,可她记住了这个上海医生,管他叫“上海老爹”。这是一段特殊病区里的特殊父女情。
但病魔是无情的,最终秀秀经历了二次手术,高位截肢。再次敲击陈尔真内心的是这个北川女孩的坚强,“给她换药,创面真的很难处理,她肯定很痛,我说打点麻药吧,她不同意,说你给我拿块毛巾,让我咬在嘴里。因为,她说麻药打多了,脑子会笨的,我以后还要读书。”
“昂起倔强的头,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着未来,坚强地活下来。”陈尔真忘不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华西的病房里,写给秀秀的这段话。这段话鼓励着秀秀,也告诉所有人要向着未来,坚强地活下去。他自己也因为这场地震,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从医的意义。
“我们不能撤,撤了这里就是医疗空白点”
地震震出了特殊的医患感情,也震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与激情。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坚教授也是最早入川救援的上海医生之一,2008年5月13日参加完学术会议刚刚自西班牙回来的他,接到命令立刻就马不停蹄地奔往四川。
“老实说,我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带着小时候1976年听大人讲唐山地震的那种恐惧感,我带着十几名队员去了成都。”王坚说,入川三周,收获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
这,不仅因为地震让他们经历了“不合眼的抢救”——入川第一天就做了十几台手术,一直干到凌晨四点钟,天亮了,不休息,继续手术,救命;更因为,这场地震也震颤着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去思考为医的初心。
“与尔真一样,我们遇到很多伤员,两只手和两只腿都没有,这种伤员未来的人生是很痛苦的。我们当时提出‘科学救治’,不仅仅是保命,还要尽可能保障伤员灾后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尽快重归社会,这是我们考虑得更多的问题。”王坚告诉在座医学生:很多时候,前线手术截肢是最有效的,不截肢却是风险最大的,因为病人将面临很多并发症;但也因为这场地震,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生命时,身为医生,宁愿和团队把风险担在自己的身上,也不愿病人再受痛苦。“多一个支点,让他们有更多活下去的勇气,这才是我们要做的。”王坚说。
同样将这场地震视为人生财富的还有许洁。2008年的5月,她是被空投到重灾区第一线耿达的医生,而这部直升机就在送完他们一行医务人员后,在返程中坠毁,机上无人生还。
“我们当天下午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撼,这才知道当地的气侯条件多么恶劣、复杂。”许洁回忆,但当时根本没法想太多,做好暂时没有直升机来接、无法撤离的准备,全身心投入救援。
▲许洁与医疗队员被困灾区30天,她说:我们代表上海医疗,后头救援没来,我们不能撤离
就这样,他们在耿达被困30天,远超普通救灾原则的“理论上两周”。“我们可以硬撤,沿着毁掉的公路撤出来……但我们不能撤,撤了这里就成了医疗空白点。我们代表的是上海医生,不能走。”许洁说,当时也有心理压力,余震不断,也不知后方救援的直升机什么时候再来,但内心就是有一股劲在支撑着:这就是医生的责任。她说,这就是医生这份职业赋予你的特殊力量与使命。
四川籍医学生:我就要成为你这样的医生!
许洁还回忆起一个让她特别感动的细节,当时在灾区问小朋友将来想干什么,有的孩子说要当医生,有的孩子说要当解放军……这些都是救过他们的人。
“小时候你救了我,将来我要成为你!”这句话,在如今的交大医学院真的成为现实。聆听这堂特殊思政课的学生里,有不少四川籍的学生。
“十年前的我,在家乡亲历汶川大地震,没有想到十年后的今天,身为医学生,我和当年给灾区带来生与希望的白衣战士共同回顾汶川情义。今天的分享让我加深了对医者使命的认识,我要成为良医,回馈社会。”交大医学院2017级内科学研究生梁丹丹说。
▲交大医学生聆听特殊思政课,上海医生回忆十年前汶川地震救援往事
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赖经纬说,这堂课对四川学生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灾难的亲历者,从这一个个鲜活的救援故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者所肩负的仁爱、坚毅、责任和奉献。”
学生们说,汶川地震时,他们都还年幼,这堂课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前辈们身披医者白袍,突破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逆着人流,迎难而上,让他们体会到这才是当医生真正的荣光与骄傲。
作者:唐闻佳
摄影:叶佳琪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李雪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