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家打造时代精品,“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已完成50余幅
冯远《盘古开天》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传播工程》中的美术部分,自去年的30本连环画创作获得各界好评之后,于此基础资料上再度演绎的主题艺术作品创作,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记者今天获悉,目前,经过由专家组成的艺委会数次审评,约有50幅作品入选,其余作品或在艰苦创作之中。
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表示:“在创作中,从来没有要求、规定大家要有什么风格。无论哪种形式,都能在上海有一席之地。很多人觉得上海可爱,这种可爱之处就在于包容。”
这批作品风格非常多样化,有传统,有当代,也有近乎抽象的元素,但神话题材的魅力,正在于它可以充分发挥艺术家个性,激发天马行空的想象。施大畏说:“上海的城市精神就是海纳百川,能够包容各种风格,才能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来自全国各地、各种风格流派的文人、艺术家的支撑,打造了上海的文化品牌。
【先睹为快】
朱新昌《羲娲创世》
组委会副主任、美术组组长施大畏告诉记者,此次创作的作品体量之大,震撼人心!“我们要打造文化上的航空母舰。自然环境的艰难使人们崇拜神,我们的创作就是要把神变成人。”
从2016年5月开始,刘大为、冯远和施大畏等艺术界领军人物带领来自北京、山东、西藏、内蒙古、新疆、深圳、浙江等地方的艺术家积极投入了创作,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各种艺术类型。
贾宝锋《钻木取火》 官方图
马小娟《精卫填海》: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如何将“精卫填海”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画纸上表现出来,马小娟前期构思酝酿了不少时间。“‘精卫填海’的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美感,记录了一个女孩落水,羽化成仙的故事,”马小娟说道。塑造女孩的形象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部分,不想把女娃画的太痛苦,而是突出她的少女感,在马小娟心里女娃更像是一个小女孩。女娃的臂膀化身羽毛冲出海浪,身边环绕着精卫鸟,给人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视觉效果。对于这次主题创作,马小娟觉得对画家来说是颇具的尝试:“平时不太有机会想到要完成这样一幅大画作,从前期构想到创作过程,画家们亲力亲为,这个项目对传承中华文化也非常有意义。
马小娟《精卫填海》
韩硕的《羿诛猰貐》几经易稿,关于后羿的的题材有很多,为了寻求不同的角度,韩硕没有选择经典的“后羿射日”故事,而是选择描述后羿射杀猛兽猰貐。
韩硕:“神话创作给了画家们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这个相对冷僻的故事给也让我可以更加天马行空。一开始接到这个题材,心里有些没底,但在研究神话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思路。”
张培成《涿鹿之战》: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涿鹿县一带进行的战争。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培成选择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作为创作的素材。画中神兽的形象张培成参考了中国古代的画像砖等绘画册,整个作品的画风采用了壁画风格,以此增添创世神话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张培成:“创世神话体现了民族自信,每个民族都应该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作为画家用作画的方式来表达这份情感很有意义。将民族最悠远的历史赋予今天的思想,这对日后的艺术创作也会带来很大帮助,张培成说道。
施晓颉《伏羲创八卦》
洪健(中国画院画师,展览部副主任)《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跟其他神话故事相比,“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性相对较淡,讲的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一种社会活动。我也在在人物处理,环境画面上突出人跟自然的亲密感,把神农塑造成一个人类的英雄。神农为了医治人类世界的疾病尝试各种草药,我也有意识的在画面中放置白鹭,象征着人类的希望。画风借鉴了唐宋时期宫廷绘画的笔触。
施大畏《鲧的故事》
施大畏:新时代给了我们画家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将中华民族的起源通过画布反映出来。在整个过程中,画家们都精益求精,给自己的作品定下了很高的标准,每一幅画都经过反复雕琢。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民族画家交出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展现了出了独具一格的画风。现在完成的作品,两天内部观摩,请社会观众提意见,整理评价为第二阶段做准备,第二阶段计划将通过资深艺术家带学生的方式加入到项目中来。希望明年能集齐百幅作品开设展览,这个题材可以不断地延续补充。
作者:王筱丽 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