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来越成为好戏的源头和戏曲传播的码头,海派戏曲何以引发全国关注
▲海派戏曲人在丰富舞台样式、拓展表现手法等方面做了不少创新实践,体现了艺术家的勇气和功力以及艺术观念和信念。图为“梅尚程荀史依弘”专场演出近日上演,史依弘(左)与蔡正仁演绎荀派《金玉奴》。言布摄
在上海戏曲界,以京昆两大剧种为代表,正以一股蓬勃的活力激荡起全国戏曲界乃至文化界的关注,在擦亮海派戏曲这一文化品牌的同时,也使得上海越来越成为好戏的源头和戏曲传播的码头。
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这种活力来自于创作主体的多元性、舞台呈现的丰富性和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几乎构成了一种现象,提醒着人们:是时候重新认识海派戏曲的价值了。
对时代风向的敏锐触觉和开拓市场的自觉意识
海派戏曲最早特指海派京剧。自20世纪初叶,上海京剧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因此被“京朝派”称为“海派京剧”。若是追根溯源,这一称呼在当时其实具有贬义色彩,指的是上海梨园界为了吸引生意而在戏园内外搞的各种噱头。然而今天,无论是作为院团刮起旋风的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还是作为个人活跃在舞台上的史依弘、王珮瑜、张军等,都在剧目创作、舞台呈现和艺术追求上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在此前提下,有必要对海派戏曲及其留给今天的遗产做更加公正的评价。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看来,海派戏曲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戏曲人对市场风向的敏锐发现和准确把握。当年连台本戏在上海的变异与兴盛,便是当时戏曲人抓住了上海观众看重戏剧性和叙事功能的审美取向。今天,他们再次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对于古典、对于传统的向往。在专家眼中,上海昆剧团创排“临川四梦”和全本《长生殿》,王珮瑜坚持做余(叔岩)派老戏展演,都源自他们坚定地相信正宗的、精美的传统艺术在今天是能够得到大众广泛呼应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上海昆剧团这两年屡屡创下戏曲演出的票房纪录;王珮瑜的传统老戏展现将在今年下半年迎来第四季,演出尚未开票,粉丝已经按捺不住。
然而,时代的需求并不直接等于市场接受度乃至良好生态,其间隔着推广和传播的千山万水。仅以王珮瑜为例:这些年来,她不断通过跨界参加各种综艺演出来扩大个人影响——很多人都被她和歌手杨宗纬合唱《凉凉》的视频刷过屏,同时又通过举行清音会、导赏课以及制作付费音频等活动一步一步把自己的粉丝变成戏曲的观众。这种做法并非没有招致争议,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她把京剧艺术碎片化、娱乐化了。
对此,戏曲理论家、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龚和德说:“王珮瑜是针对对象的需求和特点来的,她的目标很明确也很正确,就是要搭建京剧和青年人之间的桥梁。”
在专家看来,自觉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强大的吸引观众的能力,从来都是海派戏曲的一大特点。为什么当年只有在上海,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的演出才能卖到五块钱一张门票?就是因为彼时上海戏园的经理们就知道用商业模式来推广京剧且卓有成效,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京剧市场。今天,如果我们回溯这一海派传统的成因便会发现,与北京相比,当年的上海没有一个庞大的戏迷群体来支撑京剧市场,因此戏曲人需要动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吸引那些对京剧尚不熟悉和了解、更谈不上痴迷的观众。这和今天戏曲面临的大环境何其相似?傅谨说:“戏曲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戏迷时代。正因为如此,海派戏曲的这一份传统乃至今天海派戏曲人所做的努力,才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尊重规矩又敢于破除规矩,靠的是艺术观念和艺术信念
5月2日,“梅尚程荀史依弘”在上海大剧院分下午和晚上两场举行,1600座的剧场,两次均满座。实际上,从10年前将《悲惨世界》改编成《情殇钟楼》搬上戏曲舞台开始,这位梅派大青衣的每一次演出都有出人意料之处,让人看到“原来戏曲还可以这么玩!”比如从星座角度挑选12出戏码组成“星星点戏”展演,从纽约大都会上演庭院版《霸王别姬》归来后推出室内乐版《霸王别姬》,及至此次一人独挑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代表剧目——在龚和德看来,史依弘此举不仅是借此展现自己的艺术特点,更是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种艺术观念就是,我尊重流派,同时我也转益多师,不被流派所束缚。”
实际上,不独史依弘,创新与变革,这本身就是海派戏曲的传统。上世纪40年代童芷苓在上海就尝试过一人独挑四大名旦,只不过是分了四个晚上。傅谨分析说,这一传统形成的原因在于,京剧初到上海之时,面对的是人员构成非常复杂的观众群,“由此产生的多元审美意味着宽容度,能够接受乃至鼓励各种创新,使得这个地方的艺术特别有活力。反过来,如果话语权都掌握在戏迷手中,艺术的活力就会受到影响。”龚和德告诉记者,梅兰芳当年很多创新的想法就来自上海演出后得到的启发。根据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的记载,结束了在上海的第一次演出后,他在回北京的火车上睡不着觉,对着昏暗的车灯回想在上海看到的一切,痛感京剧应该往前走,戏曲应该往前走。回到北京后就和朋友们一起从化妆到剧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很多专家看来,海派戏曲人在丰富舞台样式、拓展表现手法等方面所做的创新实践及其收效,再次提醒人们“规矩”的两重性:它既是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会成为艺术发展的束缚。如何既尊重规矩又敢于破除规矩,考验的不仅是艺术家的勇气和功力,更是艺术观念和信念。龚和德说,当年周信芳综合唱念做打、综合各种舞台手段,赋予了老生这个行当新的内涵和表现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京剧不能只为少数精英阶层服务,而是要更多地争取观众从而服务大众。这一份精神无疑在今天海派戏曲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体现,也是今天海派戏曲引发全国性关注时带给人们的最大启发。
作者: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