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发布,“大秦渭南”八枚秦封泥亮相

2018-05-16信息快讯网

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发布,“大秦渭南”八枚秦封泥亮相-信息快讯网

5月6日,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法教育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公布了“大秦渭南”的8枚秦封泥,这是继2017年5月16日公布“右丞相印”“上雒丞印”“栎阳丞印”之后,该馆公布的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

今陕西省渭南辖区的这8枚秦封泥,分别为“下邽丞印”(渭南)、“重泉丞印”(蒲城)、“临晋丞印”(大荔)、“怀德丞印”(大荔)、“宁秦丞印”(华阴)、“蘋阳丞印”(富平)、“白水之苑”(白水)、“白水苑丞”(白水),现珍藏于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它们佐证了渭南地区县治历史的发展和历史脉络,进一步明晰了“大西安”的概念。这里的“大西安”不仅指现在的西安区域,还包括咸阳地区、商洛地区和渭南地区。

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发布,“大秦渭南”八枚秦封泥亮相-信息快讯网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记、馆长、秦封泥专业委员会主任庞任隆说,秦时渭南诸县,是秦都咸阳内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郡县治,天下安。我国的县建制始于春秋时期,因秦代推进郡县制而得到巩固和发展。2200多年来,县一直是我国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稳定存在至今。馆里珍藏的100多件秦郡县封泥,正是见证这一成功制度的重要文物和实物。

“这8枚秦封泥中,始终没有变的县名是‘白水’,原因是传承延续了这里4000多年的文明,其标志是‘仓颉造字’故事的流传。”庞任隆介绍,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时的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使用,在汉字创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业绩。现在白水县城西北35华里的史官村有仓颉墓、仓颉庙。文字学家认为,白水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因为“源泉”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

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发布,“大秦渭南”八枚秦封泥亮相-信息快讯网

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发布,“大秦渭南”八枚秦封泥亮相-信息快讯网

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发布,“大秦渭南”八枚秦封泥亮相-信息快讯网

新公布的这8枚秦封泥,对“大西安全域旅游”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渭南地域特色文化旅游的推广宣传,探索了新的途径和办法。

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是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它是秦时文书、物品往来中在拆封处用印章拓泥留下的用印遗迹,为秦代的一种保密措施。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上世纪90年代末,在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秦封泥。这些存留下来的字迹,成为了解秦代城市和官职制度的“指南针”。

秦封泥与秦俑、秦简牍一起被考古界誉为20世纪秦文化发展史上的三大发现。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珍藏的秦封泥中,以“右丞相印”“四川太守”为代表性的5枚秦封泥,已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悉,由渭南市人民政府、渭南市文物旅游局、渭南市文广新局、西安城墙管委会主办,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嘉和美术馆与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8月8日将在陕西省渭南市举行,秦文化研究会秦封泥专业委员会和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法教育发展委员会负责执行。拟邀请外省和海外著名篆刻家、学术理论家等30位专家学者出席,将编辑出版《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届时,渭南市嘉和美术馆举办的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品牌展“道在瓦甓—秦砖汉瓦拓片题跋艺术展”(全国巡展第10站)上,将向渭南市政府有关方面赠送8枚高仿秦封泥。

这些活动,对扩大渭南区域地理和历史深度探寻,发展大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和地域文化特色旅游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发布,“大秦渭南”八枚秦封泥亮相-信息快讯网

今天,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法教育发展委员会也宣告成立,将在书法推广教育宣传方面开展工作。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燕宣读了该馆第4批研究员名单。陕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郭宪曾,西安城墙管委会原党组书记舒天良,首任馆长傅嘉仪夫人张都陵,秦封泥交献人、书法博物馆永久荣誉馆员阎小平共同启动了“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仪式。

文:报驻陕西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编辑制作:韩  宏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