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搭上“信息高速路”跨越千里,西藏首例罕见淋巴瘤通过上海瑞金医院远程医疗终获诊治
“拉托切(感谢)!上海安吉拉(医生)!”藏族同胞拉巴和她的家人,在日喀则人民医院紧握上海瑞金医院援藏医疗专家许彭鹏的手,用藏语掺杂的普通话,不停地道谢。
今天是拉巴被确诊为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第12天、接受规范化淋巴瘤化疗后的第5天,在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后,医生宣布第一次治疗顺利完成,拉巴可以出院了!这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及后藏地区明确诊断和进行规范化治疗的第一例恶性淋巴瘤病例,也是整个西藏地区首例该亚型的恶性淋巴瘤。
藏族同胞家门口看疑难病
拉巴年近花甲,因发现颈部肿块而跑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许彭鹏判断患者可能罹患了血液系统疾病。鉴于血液疾病的复杂性,他提出在外科做肿块组织活检的同时,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并请同为瑞金医院的援藏专家、病理科费晓春医生进行病理诊断。
最终,病理提示为恶性淋巴瘤,佐证了许彭鹏的判断,但由于当地检验设备有限,肿瘤切片被送到上海接受进一步检测。
在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拉巴的这块病理切片被明确诊断为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这是一种较少见的病理亚型,而淋巴瘤疾病又极具复杂性,不同的病理分型、分期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许彭鹏的提议下,瑞金医院立即组织了一场多学科远程会诊。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当地骨干医生在远程会诊系统前,与千里之外的上海瑞金医院淋巴瘤多学科整合门诊开始了远程连线,血液科、影像科、放射介入科、病理科的专家一同为拉巴进行会诊。
综合专家意见,瑞金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赵维莅教授最终制定了治疗方案。根据会诊意见,拉巴接受了第一次标准方案化疗,治疗过程顺利。
许彭鹏说,此次明确诊断实现了整个后藏地区对恶性淋巴瘤治疗“零的突破”,而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这一亚型也属西藏首例,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在西藏地区也有临床疑似淋巴瘤的病例,但由于淋巴瘤病理诊断难度高、病理分型复杂,检查设备有限,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规范的诊断和治疗,部分患者要奔波到内地诊断治疗,看病过程“很辛苦”。
每次会诊都是最好的培训
“不仅患者受益,我们也受益匪浅,一次远程会诊对当地医务人员来说是一次最好的业务培训!就拿淋巴瘤来说,我们可以得到瑞金医院血液专家的实时指导,也可以获知新技术与方法,最终受益的不仅是一个患者,而是更多的老百姓。”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组书记张浩表示,自远程会诊中心建成以来,通过网络形成了一个“上海-日喀则-县级医院”的三级医联体模式,在上海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持下,一举打破了地域界限,大大缩短了西藏高原和上海5000公里的差距,这样的对口医疗帮扶更到位,效果也更显著。
如今,互联网已不仅能辅助远程会诊,还能实现智慧病房部署、远程辅助查房等,使闻名遐迩的“瑞金血液诊疗方案”等先进医疗技术穿山越水,抵达边远地区。
赵维莅说,全国各地慕名到瑞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患者很多,随着血液专科医联体的建设,使部分病人能在当地获得同质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不过,在治疗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特殊问题,此前只能请病人带着病史到上海瑞金医院来看,这对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患者来说十分不易。
“另外,仅靠病人的转达和门诊病历记录,也很难准确向当地医生转达我们的治疗建议。”赵维莅说,如今通过远程会诊,上海医生能直接与当地医生“对话”,减少交流“误差”,无疑为病人带去更大收获。
让“瑞金牌”优质医疗辐射全国
此次远程会诊是瑞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在众多对口支援会诊中的一个缩影,优质医疗搭上“信息高速路”,实现了援外医疗队与母体医院的无缝衔接,让边陲地区的人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与更多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对接起来?远程医疗这种模式被寄予厚望。今年4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了要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患者“少跑腿”,使更多群众分享优质医疗资源。
▲瑞金医院专家在上海与西藏日喀则的医生远程视频会诊。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医院在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积极履行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让基层医院共享优质医疗,瑞金医院致力于拓展远程协作项目。瑞金医院已出台《远程网络医院整体方案》,旨在打造覆盖全国的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最终实现“瑞金医院远程协作医院网络”,达到医院和各协作单位间的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查房,并逐步实现区域医疗分级诊疗,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转诊。
目前,瑞金医院通过四家远程医疗服务运营商,已可以对接全国4000余家各级医院,它们中有“一带一路”沿线医院、上海对口援建地区的医院,也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医院……并且,每天都还在接到全国各地医院发来的“入网”申请。
如今,在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青海果洛、云南大理……越来越多的百姓正通过该远程会诊中心的模式,获得精确诊断,接受与上海瑞金医院一样的诊疗方案;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正通过参与远程会诊而获得业务提升,让疑难病例诊疗“零的突破”不断上演。
作者:唐闻佳 唐文佳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