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首批40处历史建筑挂牌,虹口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018-05-19信息快讯网
昆山花园路7号,这幢三楼连接式红砖洋房挂上了新的门牌——丁玲旧居。虹口区昨天为北外滩地区首批40处历史建筑举办挂牌活动,除了丁玲旧居,景林堂、东吴大学法学院旧址、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旧址、大桥大楼等均名列其中。
挂牌的丁玲旧居,距离茅盾、鲁迅、瞿秋白等左翼文人聚居的山阴路、多伦路不远。1933年2月至5月,丁玲居住于此。虹口区文史馆馆长何瑛介绍:“在此期间,丁玲不光创作了短篇小说《奔》,还在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时向茅盾等人约过稿。”
沿着四川北路,到达山阴路大陆新村,鲁迅故居就在大陆新村132弄的最后第二幢。鲁迅在1933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1936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张家禾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负责人张家禾在这里进行着 “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现场教学:他带着学员通过在弄堂里慢走,讲述当年鲁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的生活场景,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革命斗争的不易。
鲁迅故居、中西功旧居、左翼作家联盟旧址、李白烈士故居……老建筑无声地叙述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事迹。如何串联这些星罗棋布的红色文化遗产?根据虹口区日前出台的打响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虹口区将分类梳理和研究区域内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旧址遗迹,运用新媒体技术挖掘遗迹旧址的故事和特点,编制发布虹口区文化遗址旧址目录和地图,并运用二维码 “扫一扫”技术实现场馆的全媒体阅读,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虹口区120处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均已进入这份串联名单。今后,有心人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聆听这些沉默的砖瓦“讲述”动人的故事。
作者:祝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虹口区为各居委会配备编外干部 律师为社区精细化管理“点睛”
连上海人都不知道,这里才是真正的万国建筑之源
(新书过眼录)安藤忠雄说,自己的建筑不适合居住
化解历史街区的“年代短板”,四川北路街道今年拆了1.2万平方米违章建筑
虹口物业企业试行末位淘汰制
阅读历史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文脉
虹口进一步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北外滩首批40处历史建筑挂牌
博物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正在缩短,昨天上海参观博物馆的人数近8.5万
世界最大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交付,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
这个520,最走心的表白 → 青春正当Hong,奋斗再出发!“红色之旅”在虹口启程
虹口区公布《城管执法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将建立210个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
同济“双子星”闪耀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我们的乡村”是向着未来出发
上海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亟须拓展创新机制
美翻了!这样的人才公寓虹口区还将推出1000套
国台办刚挂牌,这个文创园就搞事情
每周一书 |《建筑的性格》
艺术教育进校园,虹口这所学校聘请多位艺术“大咖”指导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