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亟须拓展创新机制

2018-05-24信息快讯网

上海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亟须拓展创新机制-信息快讯网

人在底下走,衣服头上飘。随意堆放的木板与石条,破落的屋顶早已不知去向,曾细致精美的花纹雕饰也已模糊不清……如果不是门口那块“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硕大的石碑,天灯弄里的书隐楼或许和很多老城厢的弄堂一样平凡:破败,逼仄。路过的人很难注意到它。

隐匿上海老城厢的书隐楼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扩建。著名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把它视作“清代留存下来最完整的民居”:旧式江南大型住宅,布局巧妙,前后五进,有“九十九间楼”之说。然而曾经的盛名并没有庇佑这座老宅的今生,“病入膏肓”的书隐楼现仅存四五十间,仅剩一名郭氏后人居住。因产权人众多意见不统一,书隐楼的修缮保护难以展开。

申城已公布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3435处不可移动文物,397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4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250片风貌保护街坊。全市已基本形成逐步建立 “城镇村”、“点线面”结合的保护对象体系,但类似像书隐楼这样需要保护和修缮,却又面临诸多困境的文物保护建筑还是有不少。

加快立法步伐:制度性建设应当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建筑彰显的正是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针对上海全市弥足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保护建筑,做好今天的历史建筑保护,就是做好明天的申城文脉传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与遗产保护专家张松认为,保护修缮好申城弥足珍贵的历史建筑,亟需创新制度性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对标世界发达城市文物建筑的保护做法,在确保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好具体的配套跟进措施,让更多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活化石”,绽放当代的文化活力。

但是,在修缮和保护的过程中,一些难题亟待有关法规层面的配套政策支撑,对上海来说,近年新拓展的保护对象,亟需有法可依。此外,保护和使用的矛盾始终存在,一方面强调保护历史文物建筑;另一方面居民要求解决生活困难,改善生活质量,双方矛盾如何平衡关系到保护工作能否进一步落实到位。

目前,上海已形成《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张松认为,还亟须尽快出台具体可操作性的有关古建筑、历史保护建筑等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经验和具体做法,将历史建筑作为文物来保护。例如,用政策来鼓励引导历史建筑所有人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对故意拖延保护修缮的行为要问责,对损坏优秀历史建筑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从严给予处罚;通过地方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拆除管控底线管理等。张松吁请有关部门每年应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全市性的历史保护建筑综合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古建筑、历史保护建筑的执法查处力度,创建一种常态化、市场化、可持续化的制度性创新机制。

搬掉“绊脚石”: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近年来,上海市管部门通过建立“一幢一册”的保护档案,提高优秀历史建筑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已完成前四批540处、1689幢优秀历史建筑的完整档案,新公布的第五批426处优秀历史建筑的“一幢一册”的建档工作也将启动。

申城众多的文物建筑,积淀精彩的历史故事,蕴含丰富的教育容量,传承城市的文化活力。但如何解决类似像书隐楼那样的产权和修缮之间的难题,有专家认为,这类的文物建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迹,即使产权是私人的,作为人文底蕴深厚的建筑文物、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传承着城市历史文脉,也首先要进行修缮与保护。尽管《文物法》规定私有产权的文物,物的所有权属于私人,但其蕴含的文化是社会公共财产,为保护公共文化遗产,政府有正当的理由采取必要的行动。

历史建筑保护专家蔡育天指出,《文物保护法》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产权人应依法承担修缮的法律义务。同时也规定,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但如何帮助?政府该以何种身份、怎样的程序参与?国有资产如何介入修缮?修缮完成之后老宅何去何从等问题,还需要有详尽明确具体的规定。

在修缮过程中,私人产权房屋维修资金困难,专业修缮力量缺乏以及日常监管不足均成了制约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道路上的“绊脚石”,这些应在顶层设计层面给予规定。

分类管理:创新修缮思路

为更好地留住城市的记忆,上海出台政策,将历史风貌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将历史建筑保护保留与旧改有机衔接,对具有历史风貌的老房子“修旧如旧”就成为关键。近年来,上海市相关部门已建立了图文电子档案,为实现智能化分类管理奠定基础。“十三五”以来,已推进近40万平方米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并同步推进成片风貌区内近110万平方米各类居住类历史建筑的修缮。

张松表示,我们亟须创新文物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思路,要以抢救性保护为前提,特别是要防止因产权归属导致修缮保护陷入困境。期望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的综合联动机制,一方面加强历史保护建筑的管理力度,研究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对策,来突破此类历史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尽快制定出台本市文物保护建筑的各类基金、捐赠和民间资金等使用的配套细则,其中包括在历史保护建筑修复的材料使用、工艺采用、外立面处理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规定。


作者:吴寿如  赵维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共产党宣言》首译者蘸墨汁吃粽子场景化为巨幅油画!复旦陈望道旧居修缮变身展陈馆
诺奖得主眼中的基础研究:对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更具多重“滋养”作用
叶永烈《邂逅美丽》创作谈:20世纪40年代上海与温州的“双城记”
“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出炉,五大问题你中招了没?
17年后,上海大剧院再次“迎娶”《沙皇的新娘》
上海医院破解厕所“问题”:民生小事显温度
《国际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共识》发表,“丝绸之路考古联盟”宣告成立
阅读历史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文脉
文物也有“网红体质”,上博十大国宝级馆藏领衔“出道”征集文创设计稿
落实《英雄烈士保护法》,微博关闭暴走漫画等16个账号
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生态环境保护多重要,听习近平怎么说
“文化遗产”的发明:“掠夺”是怎么变成“保护”的?
虹口进一步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北外滩首批40处历史建筑挂牌
北外滩首批40处历史建筑挂牌,虹口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陕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丛书——《文物陕西》图书首发
鎏金铜蚕、鎏金铜马这下火了!《丝绸之路文物(一)》特种邮票一套四枚今日西安首发
同济“双子星”闪耀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我们的乡村”是向着未来出发
美国务卿蓬佩奥:朝美领导人会晤很有可能按计划进行
手机充电先插手机还是先插电源?大多数人都做错了
拟发行新增政府债券592亿元,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上海市2018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
上海有123位持证上岗街头艺人,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他们的“标配”
回望40年创作硕果,“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中国画院藏优秀作品展”引思考
上海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
上海破获新型网络犯罪:冒充企事业单位下撤稿函,删帖超千篇
仿佛欣赏一场“舞马戏”!《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展》带你“穿越”周秦汉唐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资政建言,汪洋主持
驻外观察 | 欧盟最严数据保护条例生效,谷歌脸书没大事,中小互联网企业反遭重击
80余件乐舞文物亮相“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展” “金声玉振”带观众穿越周秦汉唐
每周一书 |《建筑的性格》
与上海迪士尼直线距离两公里,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出炉
重思“中国制造 2025 ”: 本土保护之上的全球野心?
家庭功能失灵,政府保护这些孩子!上海出台困境儿童保护操作规程
在青藏高原上像搭乐高一样造房子!上海交通大学助力西藏日喀则地区装配式建筑技术落地
看700吨洋房如何平移转体再升高,上海建工首次实现建筑全自动花式平移
119件(组)文物重现尘封千年的庞贝古城 《庞贝出土文物特展》秦陵博物院开展
石质的艺术与大学建筑
天安门6月15日启动修缮,预计2019年5月底全部完工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