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健康”新战略开好思政课程“大处方” ——上海健康医学院创设“人民健康”思政课探索与实践
▲市卫计委领导、校党委书记、校长以对话的形式为“人民健康”系列课程开讲。
上海健康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出以“人民健康”思想为核心,推动相关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理念,结合“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彰显医学类高校办学特色,整合资源,聚焦热点,把握优势,创新开设了“中国系列”之“人民健康”课程,推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新路。
因时而进,让“人民健康”思政理念“树”起来
学生在高校生活,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上海健康医学院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着眼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的现代医学人才,发挥思政化人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灌浆”灌得饱满。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配强专家授课阵容。“人民健康”课程由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相关专业学院和部门共同参与设计和组织实施的一门思政选修课。课程构建“课堂-实践-网络-教材”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整个体系,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精心遴选校内外专家,以“专家讲坛”和“实践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紧贴“健康中国”战略,科学谋划课程设置。“人民健康”系列课程紧扣“人民健康”思想核心和“健康中国”战略,共设十个专题,涵盖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健康、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健康、健康产业与人民健康、健康管理与人民健康、人口发展与人民健康、全科医学发展与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与人民健康、全面健身与人民健康、心理健康与人民健康。还包括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和学业论文等实践内容。
因势而新,让“人民健康”思政站位“高”起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的“健康中国”根本目的。
“‘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健康中国梦更突显了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校党委书记郑沈芳说,这也是学院“人民健康”思政开课的初衷。
顶层设计,把准根本遵循。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大学之为大,就是在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人努力成为栋梁之材。作为全国首家以“健康”命名高校,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健康中国”建设者和“人民健康”守护者的重大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师生头脑,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引以大道”,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协同融合,瞄准政治站位。学校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效途径,谋划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确定以“人民健康”专题教育为主线实现思政课程。进一步将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融合与协同,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将国家关于“健康中国”的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政策落实等内容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鼓励学生秉持健康理念、培养健康心理、形成健康习惯,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立德树人,找准育人方向。学校是全国首家以“健康”冠名的医学院校,思政课以“人民健康”为主题,向医学生讲述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起,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己任,在近100多年的革命实践中,发展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健康卫生事业。作为公办医学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顺应历史和时代要求,将“人民健康”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全过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健康医学教育体系,深化专业协同发展,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深化国际医学教育合作,努力培养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
因适而为,让“人民健康”思政教学“活”起来
“经过大半个学期人民健康课程的学习,我们觉得课堂内容紧紧围绕‘人民健康’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讲课老师是校内外经验丰富的教授,并且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师生间时有互动,常进行探讨。总体而言,本课程上课内容、讲课老师、课堂氛围我们都很喜欢。”说起“人民健康”思政课,17护理本科一班余媛媛、李梦恬、石天娇等同学还说,“这样的课我们下次还来听。”
为了让“人民健康”思政课更“接地气”,学校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暨《人民健康》思政选修课集体备课会”等形式在开课前对课程实施形式、设计目标、建设模式进行反复研讨、科学规划,为学生们精心烹制了一道极具特色“思政大餐”。
课程设计目标的“三结合”。将学习贯彻落实“人民健康”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彰显学校“厚德至善、健行康民”的校训精神及培养合格的健康促进者三者的有机结合。
课程教学环节的“四位一体”。“名家讲坛”部分制作成视频课件,按照“课堂-实践-网络-教材”四位一体的建设方案,将课程建设成为网络开放课程,并编撰出版和课程相匹配的教材。
“实践教学”部分形成系列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在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同时,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学生专业课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课程实施形式的“两结合”。本课程的教学采取“名家讲坛”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名家讲坛”由精心遴选的校内外名师及其行业专家担纲主讲;“实践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织实施,包括“案例分析”、“田野调查”、“课堂讨论”和“学业论文”等具体环节组成。
“人民健康”从2017年开始已连续开设了三个学期,受到学生的好评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事而化,让“人民健康”思政主题“火”起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民健康”思政课程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真正“入心”“入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掷地有声,润物无声。听完课,2017级临床本科一班学生许鑫感慨:“健康人拥护健康,作为一名健康医学院的学生,首先应该在思想上紧跟党的领导,聆听党的号召。在医改背景下,我们这届学生,身逢其时,更应该努力打好知识基础,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人民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
互动答疑,互信共赢。在“人民健康”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实践互动思政选修课上,黄钢校长提出了“如何让学校的健康理念更具特色并更广传播? 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健康吗?应该提倡何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与小康之间的关系?”三个问题。相关学生代表各自阐发观点,与台下在座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与讨论,很好地起到了实践性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人民健康’课程上,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而不再是单纯的以老师讲同学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提高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本科护理四班的李新芽上完互动课后兴奋地说。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的思政课也是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平台。除了课堂教育外,学校鼓励学生从大一起就参加各类社会志愿服务,这与宣传和践行学校‘厚德至善、健行康民’的校训精神密不可分,更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帮助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从医者。”郑沈芳书记说,“‘人民健康’思政就是将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充分结合的一次积极的尝试。”
17级本科护理三班的陶丹阳听完郑书记的课后深有感慨,“在生动的人民健康课教育下,我们更明白了我们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使命感将是我们今后在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巨大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担当,一份责任。”
围绕“人民健康”这一主题,上海健康医学院将进一步整合专家资源,明确研究重点,攻关研究计划,重点打造“人民健康伦理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人民健康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学科建设支撑平台,围绕“人民健康”这一中心,形成“一体两翼”学科研究机制,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形成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特色。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上海健康医学院以“人民健康”专题教育为主线,推进思政课程改革,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人民健康”系列思政课入脑、入心、入境。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健康中国之使命,为培养担当人民健康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